第二章 不再纠结的朱棣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他的一番“口吐芬芳”在朱棣听来,却是一阵阵洪亮的哭声,听得他越发的喜爱了。

  逗弄一番后,朱棣将婴儿交还给王妃,就与道衍和尚一同出了门。一路上朱棣大步流星、意气风发,仿佛多日的阴霾一扫而空,边走边大声的说道:“和尚,孤决定了,这大好河山不争上一争,孤实在是不甘心啊!”,声音之大竟到了肆无忌惮、旁若无人的地步。

  朱瞻基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到来竟成了催发朱棣野心的“药饵”。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宣布“奉天靖难”,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以亲藩凭武力成功上位(篡位)的帝王!

  “启禀王妃,王爷白沟河三战三捷。杀死南军无算,真定城下大败南军主帅耿炳文....”。

  “启禀王妃,南军主帅李景隆率大军连夜奔袭,现在已经过了卢沟桥.....”。

  “管家,王妃与世子已经连续在城头坚持了好几天了,我做了些点心你送过去....”。

  “啊,王爷您受伤了,伤的如何?....”,“王妃莫要担心,一点皮肉之伤而已,多亏高煦赶来的及时....”。

  “铁铉小儿,竟敢如此戏弄于我,必杀之!”,“父王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待将养一阵再整顿兵马,必不使此辈猖狂.....”。

  “王妃、世子,大事不好,王爷在东昌被南军盛庸设伏,大将张玉殁(mo)了,我军....大败!”。

  “高炽,这一批军粮被服可曾准备停当?前线吃紧后勤军需万万不能差池”,“母亲放心,孩儿已经备妥,明日亲自押送。夫人,家中一切就托付给你了,母亲身子不好.....”。

  “王妃,大喜!王爷已率军直抵京城对面的浦子口,这会儿应该已经过江了,‘靖难’马上就要克全功了!”。

  一个个讯息,在朱子轩的耳边划过,对于这个小小的“婴儿”人们自是没有一丝的避讳。不觉间他也无奈的接受了现实,他又重新活了一回,这一世他叫--朱瞻基,朱棣的孙子,老爸叫朱高炽。

  对于朱棣他并不陌生,这个人注定是成为皇帝的。老爸被人叫世子应该会成为太子吧,那么,也许,可能.....我也会成为皇帝?!想到这里“朱瞻基”一阵激动,不自主的手蹬脚刨起来,把个母亲张氏看的一阵欢喜。

  他没猜错,朱瞻基也是注定是要成为“王”的男人,奈何前世对明史无感,课本也只讲了“靖难之变”、“郑和下西洋”什么的,而且具体去了哪里也都还给老师了,现在的朱瞻基对于以后就完全只能靠“猜”的,但朱棣造反成功这他是知道的。

  所以,每次见奶奶和父亲接到前线的“败报”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时,朱瞻基就拼命的喊着:“不要急,不要急!现在的后退是为了将来大踏步的前进!爷爷一定会成功的!”。怎奈何喉内肌尚未发育完全,无法有效的开合声门裂,咽、口、鼻、鼻窦、气管和肺不能协调一致产生共鸣,所以只是一阵咿咿呀呀,加之面部肌肉一阵阵的抖动,望之竟有兴高采烈的意思!几次下来朱高炽夫妇二人深夜密语时,竟有些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傻的啊!

  睡在旁边小床上的朱瞻基闻听这夫妻的谈话,暗自神伤了好一阵,颇有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感,不过再一细想不禁又一阵后怕,如果真的被人当成“神棍”,那么顶礼膜拜的可能不大,被人烧死倒极有可能了。

  想到此处,朱瞻基不由得一阵双手乱挥,面目狰狞,犹如元.首附体一般.......。

  ………………………………………………………………………………………………………………

  按:自古篡位最顺者莫如雍正。王莽穷数十年之功,唐宗、成祖莫不杀得人头滚滚。而雍正仅靠圣祖临终榻前无人之便,串通“隆舅舅”更改遗诏,轻轻数笔便夺了大好河山!

  王莽、李世民均行二,朱棣、胤禛均行四,莫非身处二、四之位,成功的几率大些?说笑之语,不必当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