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吓死宝宝了第2/2段
皇帝笑道:“皇后快快起来,有话尽管说,不必非要像文德皇后(唐长孙皇后)一般”。皇后闻言并未起身,反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臣妾斗胆,还请皇上宽恕那些人的遗孤....”。
皇帝伸出的手停在了半途,半晌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皇后,今日大喜的日子,这些腌臜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尽管皇帝幼年就出入军伍战阵上杀伐果断,手刃之敌更是多的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太祖高皇帝血液中的残暴酷烈可以说被涓滴不剩的继承了下来。但他心里也十分明白,他进入南京后的所作所为不管他怎样遮掩总是难逃如掾史笔的。
齐泰、黄子澄、铁铉、练子宁、卓敬、黄福等建文文臣皆被列为奸党,近支男丁凌迟远支充军,女子发至教坊司、浣衣局,种种惨状不一而足,今日夫妻重逢皇后便迫不及待提及此事怎能不让皇帝气恼?!
“可是罪不及妻儿,皇上现已得偿所愿,为何还如此这般对待那些妇孺,为皇上计,臣妾抖胆还请恕罪”,皇后说完以头杵地身子微微颤动着。
“皇后!岂不闻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此事我意已决,不必多言免得.....”。
这一夜夫妻二人就在无比压抑、沉闷中度过了皇宫中的首个夜晚。
第二日,朱高炽天色未明便来到了宫门,自有当值的侍卫将他直接引入亲贵的朝房,还没进门就听见房内二弟高熙大剌剌的笑声。进门一看屋内几人围着高熙,以及道衍和尚正在说笑,其余几人面带笑意只有道衍略显尴尬之色。
“有何喜事,说来听听”,高炽进屋后微笑着和大家打了个招呼。
高熙见大哥进来,笑嘻嘻的说道:“不是啥喜事,我正跟大师讲述捉拿奸党齐泰的经过呢...”。
原来建文四年燕军兵临破城之际,齐泰仓皇出走以期在外练兵筹饷后,杀回南京以解君父之厄。谁料想临机匆忙贴身老仆竟将他平日所乘的一匹白马牵出,他也未及细想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出了城才发现问题,此马极为神骏平日颇为喜爱,但今日就有些扎眼了(此颇类似专业人员评价007一般,开着阿斯顿.马丁执行任务大概活不过开场十五分钟!)。于是齐尚书“灵机一动”效仿书中曹丞相“割须弃袍”,马是不能弃的,只好用随身所带墨汁调匀,遍涂马身后扳鞍认蹬复又前行。
孰料未出几里马一出汗,墨汁淋漓,好端端的“黑马”变成了“斑马”,引得路上行人纷纷驻足观看,最终引得北军寻踪而至,被锁拿回南京了。
高炽闻言不禁心下暗叹,书生不经世务竟至如斯!而建文帝用他参柄国政,岂不是自找倒霉、一误再误?
心中如此想法但嘴上却不能有任何表示,否则为“敌人”张目立场何在?此时再想起刚一进门时道衍和尚的表情,应该也是与自己的想法无二吧。正沉吟间,就听得高熙复又言道:“今日又是轮到方孝孺过堂,各位咱们打个赌,看看这老儿还能硬到几时,哈哈哈哈....”。
………………………………………………………………………………………………………………
按:成祖靖难功成,对建文遗臣屠戮之烈笔者本想略作描述,但再次翻看资料却目不忍睹。明太祖受人诘责诸事之一,就是侮辱衣冠。至成祖复又变本加厉,乱世土匪草寇也不过如此,人言三代方出贵族,朱棣能有高炽这样一个仁厚之子应感谢徐皇后的德行了。
附上昆曲《千忠戮》里的一段: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风凄雨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此曲当年之红可媲美如今的某音任一神曲,描写的就是建文出走时悲怆的心境,词也很美可惜不会唱,估计也听不懂,呵呵!
又按:凌迟多见于明朝,翻阅诸多史料,具体操作论述不一,有“鱼鳞割”、“扎三刀”等等,但笔者认为古时医学并未如现在这般昌明,身体遍布动脉、静脉,一刀不慎几分钟便即毙命,怎可能像杀刘瑾一般用时三日?如果真如此,则解剖学应是发源于华夏才对。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