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说英雄谁是英雄第1/2段
今日上朝前皇帝也很头疼,对于方孝孺起初他并不在意,一介书生“腐儒”而已,见多了杨荣、解缙这样的文人使得皇帝自信满满,料想只要寥寥数语,那方孝孺岂不纳头便拜?喊一声:公明哥哥...啊,不,朱棣哥哥也未可知。
熟料一次、两次,几次下来这个老头竟硬是了得,皇帝没想到多读了几本书胸中真的能养出“浩然正气”来!他始终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即便是你的敌人都会尊敬你,而他现在也隐隐然对方孝孺生出了些许敬意!
奉天殿内皇帝、群臣均相对无语,大家心里明白今日只有一件事,方孝孺最终的裁决。道衍和尚在启程前往南京前,就专程派人上书皇帝,力陈万勿轻杀方孝孺“请为天下留一读书种子”。可时至今日杀与不杀已不再是收揽人心上的考量了,特别是方孝孺说出那句“成王安在?”直指皇帝软肋,金殿上竟使皇帝迫不得已以“此朕家事”给自己找台阶,这就成了意气之争了。
对于方孝孺的态度皇帝已经不报太大的希望了,但还是吩咐锦衣卫将方孝孺带上殿来,趁人还未到之际道衍上前奏道:“陛下,今日可否允许臣先见见方孝孺,私下与他商谈几句?”。
“这样也好,姚师出马希望方孝孺能幡然悔悟,朕就在这里静候佳音吧”。
“谢陛下”,道衍说完便退出大殿,伸手招过一名小太监让他寻一处僻静的房间,以便与方孝孺见面。
不一时人被带到了,房门打开道衍忙迎了上去深深一揖口称“正学先生”,方孝孺一愣旋即猜到对面之人是谁,冷淡却又不失礼貌的答道:“大师客气了,方某还要多谢大师的美言!”。他指的是道衍上书一事。
道衍微笑道:“正学先生过谦了,靖难乃政见之争,先生道德、文章乃天下一流,大家即便理念上有所不同,但为天下苍生计也可求同存异携手向前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先生的道在哪里?”
方孝孺闻听此言深深的看了一眼道衍,缓声开口道:“大师,这几年睡的可还安稳?”
道衍闻言一愣,下意识的说道:“托福,和尚对养生一道还......”说到此处他方才看清方孝孺的表情,加上轻飘飘的这么一句却是形同诛心了。
少年出家发奋苦读,自负一身的帝王学、屠龙术,却碍于身份、机遇,人到中年方有一展平生所学的机会。可功成名就之时也是万夫所指之日,连亲姐姐都闭门不见,今日又见方孝孺如此不由得一口气直冲斗牛。
“先生一心为建文张目,可知如今的皇上雄才伟略,而齐泰、黄子澄之流甚至包括先生你,无非欺建文暗弱希翼再‘与士大夫共天下’而已,可前宋共天下的结果就是亡国甚至险些灭种!”。
“纵使亡国亦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只是不知大师身后照的是哪一本汗青呢?”
“虚名,身外之物无需挂怀”,道衍此时心境慢慢平复下来。
“虚名!大师这时与某倒是谈起佛学来了,只是不知平日里与朱棣谈论的又是什么呢?”。
“先生慎言!当今圣上的名讳怎可直呼!”。
“圣上!方某只知太祖,还有太祖亲立的皇孙”。
这就有些谈不下去了,但道衍仍心存一丝侥幸,继续努力着:“先生此言差矣,你我所学就是为了齐家治国匡正天下,在陛下这里先生只会更加舒展抱负,如先生同意起草即位诏书,道衍今后愿为先生门下走狗,以供先生驱驰!”。
见他说的情真意切,方孝孺心中不由得生出丝丝“动摇”,但旋即又声音缓慢而坚定的说道:“大师好意方某心领了,只是名不正则言不顺,今日如若投靠朱棣即便天下无人指责,但扪心自问方某仍无颜面对世人”。
就在此时门外一个太监尖着嗓子问道:“姚大人,劝说的如何了?万岁爷在催呢”。道衍见此心知多说已无任何作用,长叹一声转身出了门。
回到大殿的道衍冲着御座上的皇帝深施一礼,说道:“臣惭愧,有负陛下所托”。
皇帝见状也佛学来了,只是不知平日里与朱棣谈论的又是什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