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就看看,不进去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郑和原名马三保,父亲马哈只,是前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听名字就知是回回色目人。洪武十四年征南将军傅友德率大军三十万征伐云贵大胜,班师回朝的同时还带回了一班幼童,都是当地蒙元降俘的子弟,马三保也在其中。

  那时蒙元立国已有九十余年,一些恶略的陋习也被带入了汉地,年幼的马三保在懵懂之际就被净了身,分发王府时被分在燕王手下。幼年遭此摧残但却未损心智,而立之年从燕王起兵靖难屡立奇功,后来被皇帝赐姓“郑”,叫做郑和。

  郑和早年出入王府,瞻基小世子也曾见过几面,但却没什么交流,只是每次见到这个“小娃娃”时都感觉怪怪的。特别是第一次,那是瞻基刚满三岁,郑和入内禀事,完事后燕王随口说了句“郑和辛苦了”,正在蹒跚学步的瞻基闻言猛地抬起头来望向了他,眼光中震惊、好奇,更多的是满满的.....敬意?!

  “幻觉,一定是幻觉!”,郑和当时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可他哪里知道当年瞻基念的中学就叫郑和外校,郑和的雕像都不知道看过多少回了。只不过眼前之人比雕像可魁梧得多了,身高九尺腰大十围,且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哪里有丝毫太监的特征,可见“修心亦可补像”此话果然不假。

  此时的郑和虽然在宫中地位已是极高,且颇受皇帝赏识,但他见马彬、李兴等纷纷出使南洋这激起了他的一番雄心壮志。恰逢其会瞻基的这个望远镜又为他的航海梦增添了一样利器。

  “万岁爷英明,这个所谓分划密位在陆地上效果却是一般,但在海上则益处无穷。要知道船只航行于大海,万顷波涛而无任何参照,如有异状凭此分划,则来船远近一眼便知,岂不是可早做准备”,郑和闻听皇帝对望远镜的评价,心中一急,忙跪地说道。他的说话也很“艺术”,先恭维了皇帝一句,然后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皇帝出身军伍战阵、器械自是无比的精通,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虽没接触过航海,但郑和寥寥数语他就明白了话中的含义,当即频频点头称是。

  当即蹲下身子,捏着瞻基的小脸蛋说道:“朕的乖孙进献了如此宝物,说,你想要什么赏赐,皇爷爷一定照准”。

  “回皇爷爷,孙儿什么赏赐也不要,只要皇爷爷开心就好”,瞻基一脸“天真状”的说道,一边说一边在心里鄙视着自己“卖萌可耻”。

  “不行,必须要,皇爷爷已经说出口的话就必须要做到,我不要面子的吗?”,皇帝此时心情极好,祖孙之间开起玩笑来。

  “那,那......,前日孙儿随同母妃进宫给皇后奶奶请安时,发现皇后奶奶闷闷不乐,所以.....孙儿想代替皇后奶奶探视一下舅公,还请皇爷爷恩准!”,说罢瞻基便跪了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太子回府多有长嘘短叹,太子妃几次询问方知原来是母后之事。皇后自打进了南京想起一弟惨死于金殿,一弟名为被命在家读书却形同幽禁,时日一久神思难免受损而伤及身体,这一段时间竟有些卧床不起了。作为儿子看在眼里,却又不能亦不敢有所表示,只能私下里暗自的着急。

  太子夫妇深夜密谈都是屏退下人,但却未防着儿子,这些话都被瞻基偷听了去。作为一个前世的孤儿,这个家庭早已补足了他内心缺失的一角。当真是“奶奶也是你的亲奶奶,爹爹也是你的亲爹爹(改自京剧‘红灯记’)”一般,即便是皇帝也是把他仅有的那一点点亲情都给了他。知道皇后奶奶的情况后,他便想着找个机会宽慰一下老人。所以今日他明知此举会触了皇爷爷的霉头,但还是迎着头皮说了出来。

  在皇帝而言,瞻基如此幼小即便提出要求无非就是要一些好玩的东西而已,哪知道他竟提出这个请求来。当他并未恼怒只是叹了口气,多年夫妻皇后的病因他又岂能不知,只是碍于身份、立场有些话是万难出口的。

  心里略是一想下定决心般的说道:“好,既然乖孙如此孝顺,皇爷爷就准了你的请求。郑和,你就陪瞻基去一趟魏国公府”。

  “奴婢遵旨”,郑和躬身答道。一旁的太子闻听皇帝如此安排也悄悄的擦拭了一下额头的汗水,瞻基刚才此举着实把他吓得不轻。皇帝要是因此恼怒的话,对瞻基这么个小孩子当然不会有所惩戒,但他这个当爹的就不好说了。

 敢有所表示,只能私下里暗自的着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