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突然了!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另一半是上谕中的那句“不必如儒生绎章句、工文辞为能也”,就是说要他不必像书生一般在文章诗词上多下功夫,不用写作文岂不美哉!

  相对于太子府内的一片喜气洋洋,此刻皇城西侧西安门内,紧靠着秦淮河的汉王府今天也“热闹非凡”。朱高熙得知皇帝接连下了两道上谕,顿时气得如同疯魔一般,一顿摔砸弄得整个王府鸡飞狗跳乱作一团。一直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方坐在椅子上呼呼的喘着粗气。

  “王爷消消气,事情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何必如此动怒呢”,丘福从柱子后面转了出来,扶起一张椅子坐了下来说道。

  “老丘,你说有他这样当爹的吗,当初明明说好了的,现在算怎么回事?对自己儿子也卸磨杀驴....”。

  “王爷!慎言!”,丘福急忙出言制止高熙,将自己比喻成驴,那诞出自己的父皇又是何物?

  丘福自然不会提醒朱高熙,皇帝所说的那些不过是出于激发士气之言。自古臣子如想长保富贵“从龙”无疑是条捷径,但又不及“拥戴”来的风险小了,毕竟“从龙”一不小心过了头就成了“功高震主”,到时赏无可赏就只好三尺白绫一杯鸩酒让皇帝心安了。

  既然太子那头够不上就只好另想办法,汉王自幼喜武跟谁皇帝进出军营,颇对这班“军汉”的胃口,几场仗打下来自然就成了“四大铁”之一的一起扛过枪,这样的人物又有机会岂能错过?

  而且朱高熙人虽粗鲁、莽撞但心机却很深沉,况且又有军功加持,夺嫡未必会输于太子,眼下只能先安抚了他的情绪再做道理。

  丘福这一声断喝让暴躁的朱高熙慢慢冷静了下来,只是冷冷的看着丘福,半晌长出了一口气开口说道:“老丘,不是我乱发脾气,当初册立太子时,你们就说太子身体不好恐非.....,到时你们再一上书,弄成个‘兄终弟及’的局面,可你现在看看,明显这又是弄出个朱允炆嘛”。

  “有朱允炆难道就不能再靖难一次?汉王,如今的形势都是那班文官闹出来的,你看看军中的老弟兄力挺谁,还不是汉王您?成国公(朱能)临行前大家在一起喝酒,就一起筹划着他先过去把事态控制住,然后奏请陛下命您出征,等大功告成班师还朝殿下岂不又是一个秦王......”。

  他换还未说完,只见驸马王宁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王府的执事,明显是事态紧急连管事通报都等不及的样子。一进门就气急败坏的说道:“兵部的消息,八百里加急,成国公薨(hōng)了....”。朱高熙、丘福闻听此言不由得都挺身而起,一时间相对愕然......。

  此事还要从国朝初立时说起。太祖立国时就仿效宋太祖,定下了朝鲜、日本、琉球、占城、安南、暹罗、三佛齐等大小十余个“不征之国”,原因就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给....”仿佛如同鸡肋,不如置为藩国按时朝贡来到省心。

  其中安南就是典型一例。安南在洪武初年便被册封,但“朝中”的大权却被国相黎季犛(máo)把持,如同曹操一般。但他的胆子可比曹操大的多了,曹操终其一生都不敢称帝而黎季犛在洪武二十一年先杀国主陈炜,立了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叫陈日焜,史称“陈少帝”。

  一转眼就过了十年,“黎丞相”权势愈加熏天就打起了王位的主意,用句老郭常说的就是:这个,我先得着吧。索性学起了王莽,群臣三推三让自己做起了国王。立国号“大虞”,改年号“元圣”,窃号自娱乐玩的爽到飞起。同时,他的祖上原是浙江人,本姓胡,这时也恢复了祖姓改名叫胡一元。但因他篡位时杀人无数,民间背地都称他为“胡一刀”!

  ………………………………………………………………………………………………………………

  按:此章最后一句为戏言,纯粹“节目效果”。但这位“伪国王”确实也很有意思,因为他跟王莽认得都是同一个祖宗--妫满!武王伐纣后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舜的后裔妫满,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胡公也叫陈胡公。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庙号统祖。认祖归宗已经写入了我们的基因中,如果祖宗声名显赫则更是无比荣耀,但篡位找祖宗都找同一个人,不知道妫满的棺材板还能不能按得住?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