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整儿子,当爹还有什么乐趣!第1/2段
因为瞻基在送别郑和当日闹出的笑话,太子特意吩咐文华殿加重了皇太孙的书房,为此皇太孙又跑进了皇宫,去找奶奶告“黑状”去了,结果这回皇后却没有护着他,反而说了一同道理让瞻基彻底明白了无论古今,在教育上国人从没有半点的含糊,这已经通过一代代的传递写入了我们的基因中!
于是无论是文华殿还是太子府,到处想起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还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奇哉!微臣并未教读‘老子’,太孙怎知焉?”,正在微闭双目、摇头晃脑配合着瞻基背诵《论语》的翰林侍诏鲁瑄,突然听到圣人文章里冒出这么一句,顿时一惊。
“《老子》?不是《九阴真经》麽”,意识到背串了的瞻基,随口也问了一句。
鲁瑄闻言顿时如遭雷击,先是《老子》现在又弄出什么“经”,莫非太孙开始痴迷起“黄老之术”了吗?这可如何是好?
要知道经历了千百年儒家方“一统江湖”,并还满怀信心地希翼着“千秋万载”呢,结果皇太孙竟背出了道家的文章,事涉礼教大防又怎能不让人心焦。感觉到事态的严重,下课后鲁瑄、郑礼赶紧找到了太子。
太子听他所言倒也未感觉有多严重,瞻基这个娃娃经常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这在他是早就习以为常了的,但碍于文臣的观感和反应,当即就表示对于太孙一定要重责,勒令他“改邪归正”。鲁瑄等人闻言方才如释重负的离开了。
回府后的太子叫来了瞻基,将此事与江边码头失仪一事二罪并处,罚他抄写《论语》。
瞻基虽看似少年毕竟身体里藏着一个已近而立之年的灵魂,如何受得了这般“腌臜”气。归根溯源都是文华殿的师傅惹出的是非,于是发起狠来书倒是默的顺了,可鲁瑄等人头疼的日子也就开始了。
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的蛋”、“打雷时为何先看到闪电”之类问题,竟把一位侍讲的翰林逼得放下一句:“先有的需要!”,然后掩面疾走一头撞在了柱子上。
最后鲁瑄等人不得不把道衍清了过来,希望用他博古通今的学问来“镇住场子”。原因是有一天瞻基提出了个问题:“为何扫帚星现世会被认为是天变示警?那为何此星每七十六年出现一次,却又不是每次都有灾祸发生呢?”。
说到引经据典、舌战群儒那必须是这些翰林学士的专长了。鲁瑄等人微微一笑当即命人搬来史家文献,结果.....第一篇就被打脸了。《淮南子兵略训》所记武王伐纣有大星现于野,而武王一举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这个.....这个不算,那时文字简略所记必有所偏差,对,一定是记录有误,再来!
查着查着鲁瑄的脸色由红转青进而变得煞白。原来查到元史:元至正十六年八月甲戌测得彗星,并且将位置标的十分明确。而就在这一年似乎、也许、可能、大概.....就是太祖率军攻占的南京,改名为应天!如果彗星预示着灾祸,那太祖所为会带来什么,此刻鲁瑄如再坚持那就其心可诛了,若是惹怒皇帝步了方孝孺的后尘也未可知。
道衍闻知事情原委后表示稍后便去文华殿。送走鲁瑄关上房门道衍不受控制的狂笑了起来,最后竟笑的涕泪横流不能自已。其实内心里他也瞧不起这般腐儒,但碍于同朝为官所以颜面上并未有丝毫的显现,哪知皇太孙飘轻的一个小问题,竟让此这些人如此的狼狈,一个字--“绝”!
来到文华殿道衍屏退众人,独自走进了瞻基的书房。他尽管平日很少过来亲自授课,但毕竟是名义上的文华殿“总师傅”,所以瞻基一见便起身恭敬地喊了一声:“姚师!”。
道衍微微点了一下头,走进书案拿起瞻基的窗课翻了翻又放了回去,微笑的对瞻基说道:“太孙可是对这班人感到不满?”。
瞻基闻言刚一张嘴,只见道衍做了红转青进而变得煞白。原来查到元史:元至正十六年八月甲戌测得彗星,并且将位置标的十分明确。而就在这一年似乎、也许、可能、大概.....就是太祖率军攻占的南京,改名为应天!如果彗星预示着灾祸,那太祖所为会带来什么,此刻鲁瑄如再坚持那就其心可诛了,若是惹怒皇帝步了方孝孺的后尘也未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