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试试就...逝世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皇后殡天是为国丧,当即一片缟素从内宫开始迅速的蔓延至全国。在京文武百官于闻丧的次日清晨,素服诣右顺门外,具丧服入临。临毕,素服行奉慰礼。文官一品至三品、武官一品至五品命妇,于闻丧之次日清晨,素服至乾清宫,具丧服入临行礼,不许用金、珠、银、翠首饰及施脂粉。丧服用麻布盖头、麻布衫、麻布长裙、麻布鞋,即所谓的“披麻戴孝”。

  这些只是大臣的丧仪规制,皇帝又下旨自己亲自服白衣素服一年、辍视朝一年,日常只在西角门听政议事,皇太子诸王等为母亲服斩衰三年之制。另外,在京师各大名寺为皇后举行大斋追荐冥福,接受群臣的祭祀。

  诸般种种皇家办理丧仪自比一般人家复杂百倍,但瞻基拖着幼小的身体却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皇后梓宫暂时放入皇宫大内,这一阶段才告一段落。

  之所以未让皇后入土为安,是皇帝在群臣建议为皇后勘定皇陵时,正式下了一道诏书,言明将北平更名为顺天府,令各部开始筹备迁都事宜,由于都城定在北平那么皇帝皇后的山陵自然也要选在附近了,所以皇后就只能暂时仍“居”皇宫,待得迁都后方能奉安。

  消息一出由于是在大丧期间,很多大臣就只能窃窃私语了,但渐渐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嗡嗡之声犹如蝇群一般在紫禁城上空盘旋着。

  皇帝却对这些“杂音”一概不予理睬,独自一个人沉浸在失去皇后的哀痛之中。而瞻基此时却已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因为有一件他筹划了很久的“大事”要开始实施了。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因为郑和船队在这一年的九月十三日回来了。

  与郑和同船的除了西洋诸国使者,还有一个渤林邦国的国王,不过这个国王可不是钦慕天朝自愿前来的,而是被郑和抓来的。此王名唤陈祖义,原籍广东潮州,洪武年间为避战乱举家下了南洋,自此落地生根做起了海盗这份“有前途的职业”。他自有便聪明狡黠心狠手辣,在成了陈家的“二代目”后更是大展拳脚大力拓展家族生意,不过几年便成了满刺加一带的“话事人”,并以此为基地北至倭国、南至南洋,纵横于万里海疆剽劫商旅,是名副其实的“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

  其实自洪武初年东南沿海直至南洋,一直都是五方杂处混乱异常,不仅有交趾四方用兵,而且很多反明的势力诸如方国珍、张士诚的余党,甚至还有前元的余孽,都躲在此处做着没本钱的买卖,使得往来其间的贡使、海商叫苦连天,纷纷希望大明出手。

  而这些人中最让人感到畏惧且“难受”的就要数陈祖义了,因为这货“不讲武德”!人家朝贡他也朝贡,只不过他是“空船朝贡”,船队一路北上遇到什么抢什么,遇到什么人就抢什么人,弄得报至礼部主客司的贡品清单五花八门、样式不一,看得司里的郎中一头雾水。

  而且此人堪称“时间管理大师”,历来中原王朝对于藩属小邦回赠都是极优,远超贡品价值十数倍之多。等陈祖义满载“给赐之物”归国时,同样的抢劫套路再走一波,可以说把“贼不走空”做到了极致!

  所以皇帝在郑和临行前吩咐他相机进剿、便宜行事。其实陈祖义此时也有些蠢蠢欲动了,前几次马彬、李兴、尹庆等人船队经过时他就有些“技痒”,怎么对方势大还不是他一个人啃的下来的。

  这次又打听到郑和的船队由此地经过,心境上就起了一丝的变化。犹如家门口新开了一件发廊,一到夜间便粉灯闪烁摄人魂魄,开始时受道德礼法的熏陶还能痛斥一二,时日一久就难免心痒难耐了,终有一日内心关防大破,于是毅然推开了那扇玻璃门.....。

  有人见“陈国王”如此便献上一计,仿效《三国演义》里黄忠的苦肉计诈降那一段,先骗取大明船队的信任,然后登船举火为号四周埋伏的船只一起杀出,何愁大事不成?陈祖义闻听觉得此计甚妙,就下决心试上一试,手下人也纷纷表示试试就试试。

  于是在五月下旬郑和船队到达旧港时,陈祖义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一开始进行的很是顺利,郑和也同意接受陈祖义的投降并许以加官进爵。陈祖义见状以为诈降成功便派亲信以进贡土特产的名义上船,自己亲率主力埋伏在港口内。

  计算着时间估摸着亲信已经登船,正焦急时见手下来报大明船上有火光闪动,陈祖义大喜,高喊道:“弟兄们给我上,抢钱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