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干嘛啊,我还是个孩子呐!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做此官行此礼,而且顶头上司又是皇太孙,所以郑和还是按照礼数一丝不苟拜谒了瞻基。行过堂参大礼郑和垂手肃立静候着“顶头上司”的吩咐。

  “郑大人,这个衙门现在就咱们两个人,不用那么多规矩,随意些,随意些”,郑和一本正经倒让瞻基很不习惯,不过有一点很高兴,就是不必再纠结于郑和的称谓了,索性用起了官场的叫法。

  “奴婢不敢当,太孙还是直呼....”。

  “闭嘴!这是命令!大家一起创建海军,既然是军队就要有个军队的样子,吾会找机会跟皇爷爷奏明,将郑大人从宫中调出,郑大人再自称‘奴婢’让帝国的海军颜面何在?”,瞻基第一次对郑和严词厉色起来,因为在他心目中这样一个英雄,却要自己如此谦卑,一声声的“奴婢”在瞻基听来却是在羞辱自己一般。

  “郑大人,是....国家对你不起,朝廷....不应如此待你”,厅中沉默半晌,瞻基开口轻声的说道。

  郑和闻言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半晌后方明白了瞻基的意思,一时间心头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幼年既在乱军中与父母失散,自己又成了残缺之人,凭着一口气努力振作,但中间的辛酸又有几人能够体会?渐渐地自己开始习惯了这种身份和...身体,可偏偏这个时候太孙竟说出这般的言语。要知道作为帝国的法定继承者,即便现在瞻基只是说说,但若干年后大明还是会给他一个“道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荣耀!只是郑和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是他的这份“荣耀”,并没有因为大明王朝的覆灭而消散,相反变得更加的耀眼了!

  见他数次张了张嘴但没有说话,瞻基明白自己给他的触动太大了,眼珠转了转找了一个话题说道:“郑大人,此次出使西洋船队多少、尺寸如何啊?”。

  郑和闻言也意识到自己刚才失态了,忙敛住心神答道:“回殿下,此次远涉西洋的船队,大小船只二百零八艘。其中九桅十二帆的宝船就有六十二艘,随行之官校、旗军、通事、民夫、买办、书吏医官、工匠等,总计官兵两万七千八百余人。船只最大者长至四十四丈、广至一十八丈,稍小一些的长也有三十七丈、宽一十五丈”,提起船队郑和自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宝船’?吾常听闻广船、福船,这‘宝船’是属于哪一种啊”,南京的宝船公园学校组织参观过,瞻基记得当时就问过带队的体育老师,为何称为“宝船”,老师随口应付了两句,说是船只这么大不叫“宝船”,难道要叫“游艇”?同学大笑,这让年少的朱同学很受伤,所以今天又情不自禁的提了出来。

  “回殿下,‘宝船’之称取自‘西洋取宝船’之意,故简称宝船,它既不是福船也不是广船,而是工匠在沙船的基础上改制而成”。

  “沙船,是不是那种平底船?只适用于近海沿岸以及江河湖泊里航行的那种?”,瞻基奇道。

  郑和当然明白他的意思,解释道:“普通沙船确实不利于远洋航行,但宝船的尺寸做大后于海上压浪航行,也不虞船只会倾覆的”。

  “噢...原来如此”,瞻基闻言连连点头,依靠自重增加船只航行的稳定性,原来如此。

  郑和见他一点就通颇有遇到“知音”之感,脱口说了句:“宝船的船厂就在城外不远,殿下有无兴趣去视察一番?”。

  ……………………………………………………………………………………………………………

  明朝诸多“标签”里太监应该会排进前三,被列为明亡的主因之一。太监这个群体确实独特,笔者没有资格胡说。以前读到正德年间刘瑾时,觉得此人简直令人发指,但受审时一句“公卿多出我门,谁敢审我?”倒有些很爷们的气概,比之李梦阳受恩而不言,被康海拟之“中山狼”,似乎又“高大”了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