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神仙?城隍?还是跟我混吧!第1/2段
如果想成批量的造出火枪,瞻基首先就要解决钢铁的产量和质量。毕竟火枪这种低射速的玩意,只有大量装备才能形成密集、不间断的火力输出。后世网上经常看到第几代战机装备部队、新型舰船下水服役等等,但对于最基本的制式步枪的换装却很慎重,无他费用太高而!
要知道一支步枪也许就一、二百美刀,但让军队人手一只的话,那花费就是天文数字了。如果口径上再进行调整的话,那这样的支出足够把一个小国的财政压垮。所以瞻基从一开始就要把这些考虑进去,同时还要利用新式火枪的“出炉”带动起相关产业的进步,试试能不能也走出一条军工带动民品发展的路来。
才过了中秋的八月二十,这是南京一年中最好的时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长江北岸一只马队在官道上疾驰而过,当先一名少年稳稳的坐在马上,控马技术极为的娴熟。这名少年就是皇太孙朱瞻基,郑和紧紧跟在他后面以护其周全。
瞻基此行的目的地就是与南京隔江而望的马鞍山。此地有一名胜,就是与岳阳的城陵矶、南京的燕子矶,并称长江三矶的采石矶。据传“诗仙”李白就是在这里醉酒捞月沉于江中的。与诗仙同列的则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据此不远的乌江。
而瞻基前来却不是凭吊古人的,而是这里在后世有着一个国家级的“钢铁联合体”。有企业那必然就有矿石就近供应,马鞍山矿区就分布在周围的南山、姑山、黄梅山等地。瞻基大学选修的《经济地理》就有介绍,马鞍山的铁矿不仅品味高,储藏量还极为丰富,并且还有硫铁矿、金矿、石膏、石灰土、钾长石、五氧化二矾、明矾石、高岭土和云母等矿藏。
可惜诸多矿产中,瞻基只知道金子和高岭土的用途,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金子自然无需多言,这高岭土除了可以送到景德镇烧制瓷器外,还可以制作耐火砖,这个将来无论是炼钢还是烧水泥,都是极好的呢!
炼钢就要用煤,由此向北的徐州、淮南都分布着一系列的煤矿。特别是淮南,早在洪武年间当地卫所的士卒,就从上窑山采取大量煤炭用以打造武器。
地产的原材料、附近的煤炭资源,依托长江强大的水力优势,不在此处设厂就太可惜了,要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真正是“得水力者得‘天下’”。所以瞻基跟皇帝提出考察的要求时,自然没理由不照准的,同时派郑和协助一同前往。
三天的时间瞻基与郑和一点没浪费,确定厂址、安排人手、探矿开矿一件件事情都一一落实,回到南京瞻基写了一份极扎实的奏折,密报皇帝。
此事与兴办海军又有不同了,钢厂前期投入也很巨大,但真正是利国利民的事,而且投入产出是实实在在的,不然汉代为何推行“盐铁令”,由朝廷专营?
而且瞻基在奏折中言明兴建的乃是“钢厂”,从名字上就将那些铁匠作坊甩出几十条街。所以皇帝当即批示江西、湖广等地抽调了三个千户卫所,整建制的将其由“军户”转为“工户”(此转为马鞍山钢厂新增的户籍,为大明开国首创)。
在抽调卫所的同时,郑和的新的任命也随之下发了,这个是瞻基多次争取的结果。作为皇帝心腹中的心腹,一开始皇帝是拒绝的,但架不住瞻基的软磨硬泡,而且皇帝什么都缺但绝不会缺少心腹,最后只好同意将郑和调入太子东宫,供其差遣。
这在内官而言无形中算是降级使用了,但郑和丝毫不以为忤,他明白瞻基虽然年纪尚幼,但行事高深莫测,绝不能以常人度量。跟着他是能干大事的,比之出入内廷供人驱驰的奴才,又怎能相提并论?!
与郑和一同“履任”的还有一个人叫周新的。此人其实名叫周志新,也不知皇帝怎么回事,每次都将他唤作周新,于是只好改名为“新”,字志新,广东南海县人,黄飞鸿的同乡。
周新并不是皇帝调派过来的,而是瞻基自己挖过来的。他是永乐三年升任的浙江按察使,回京述职后照例到太子府报到,正好被瞻基撞到。
瞻基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后世条街。所以皇帝当即批示江西、湖广等地抽调了三个千户卫所,整建制的将其由“军户”转为“工户”(此转为马鞍山钢厂新增的户籍,为大明开国首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