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二十一张 良臣张恂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完张恂的回答,拓跋珪露出灿烂的笑容:“善!大善!夏季收麦、秋季收菽,有此两季收成,孤便不用忧虑百姓生存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望着拓跋珪脸上洋溢的笑容,张恂有些感慨,谁能想到,一位胡族国主,如此简朴、重视农桑,自永嘉丧乱、神州陆沉以来,已经没有多少统治者致力于恢复生产。



他是建武十三年生人,年近四旬,年轻时做前燕的仓吏,燕国灭亡后回到乡梓,亲自耕种养活自己,因此他比寻常官吏更懂民间疾苦。



他更清楚,一位胡族之主做出如此举动,需要何等的魄力。



当世,这样仁政爱民的君主更是少见,仅仅苻坚一人,但苻坚的仁义播撒不到关东平民,他的仁义只是个人崇高的品德。



张恂感慨的同时,也不乏对兄长张衮眼光的佩服,当初他决定投效慕容垂,最终在兄长劝说下去了牛川。



而今看来,还是兄长眼光更甚一筹。



不管张恂繁杂的思绪,拓跋珪问道:“屯垦之事可还有难处?”



“臣就任中郎将将近一年,屯田诸事已经理顺,耕牛、农具皆无短缺,只是苦于丁口不足,无法扩大屯田规模”张恂正色答道。



对于人丁不足的国情,拓跋珪还是比较清楚的,况且当初迁往云中的部民也不是全部转牧为农。



面对人口危机,摆在拓跋珪面前的解决方案有两个。



一,学习勾践十年生聚。



二,学习孙权大捕山越。



想都不用想,选择第一条纯属作死,虽然慕容垂也曾是吴王,但他可不是夫差这种段位的选手。



拓跋珪理所当然的选了第二条,为今之计,也只能指望夏收之后捕捉奚人、契丹人,充实丁口。



思虑一番,拓跋珪抬头问道:“可还有别的难处?”



“臣尝躬耕陇亩,每逢麦熟季节,猪鹿肆虐,鸟雁侵扰,使得谷物早晚相差三倍,请求大王拨给武器,由臣选拔屯民,组建一支捕兽队伍”。



野兽、飞禽对于农业的危害,拓跋珪倒是没有想到,毕竟他对农事接触不多。



不过这事,给了他一个启发,一个契机。



拓跋珪颔首:“是孤考虑不周,孤会拨给你武装五百人的弓矢,由你选拔屯民。记住,不论种族,鲜卑人、晋人、乌丸人、匈奴人……凡吾治下种族,一个都不能少”。



言语措辞,透露着一层不容置疑的意思。



组建捕兽队,也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可以补充物资,另一方面,可以初步表露魏王“混四海为一家”的理念。



等这件事发酵一下,后续选拔各族勇士入禁卫军,不至于引起本族太大的怨望。



毕竟在这个时代,当兵是特权,只有当兵有劫掠、立功的机会,脱胎于部落兵制的府兵制更是贯穿三个王朝。



府兵巅峰之时,李世民豪言:“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后来,府兵制崩溃,大唐开始征召外族仆从军、蕃兵、城傍兵作战。



在死光最后一个新罗人、突厥人、吐谷浑人、吐火罗人、回纥人、突骑施人、铁勒人、靺鞨人、契丹人……之前,我巨唐绝不屈服。



大唐的仆从军制度,府兵制度,拓跋珪不可能不学,不单如此,唐朝任用蕃将、允许其他民族做官也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