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蛇仙祭日第1/2段
但“平安散”的费用昂贵,一小包就收费一千二百两银子,普通人哪里有钱购买?
因此祭日的前一天,外来人口都会被劝离马鞍镇,否则后果自负。
不过,王亮等人并不在此之列,他们可以免除三宝的攻击。
据说,这三大奇景,只有站在马鞍镇的地界上,才能看到。位于马鞍镇以外地界上的人,在祭日那天看到的场景,跟平日里比起来根本没什么变化。
更加奇特的是,无论是“蛙火”、“蝎火”,还是“蛇火”,在祭祀仪式的最后,都会像是被强大的吸力吸附住了一般,汇聚成一股长长的巨大“火流”,划过天空,缓缓移动到一个叫作马家祠堂的外院上空,然后垂直下落,倾泄在那十八米高的马家先祖的雕像头上,很快被雕像吞噬得干干净净。
传说中,马鞍镇可以隔绝大瘟疫之气,跟这“蛙火”、“蝎火”、“蛇火”,是有很大关系的。
而且,马鞍镇的人,多为长寿之人,平均年龄都能达到九十岁,人们估计也与此有关。
所以,几千年下来,镇民们就将“金蝎”、“银蛇”、“铜蛙”,视作是守护马鞍镇的三仙了。
……
王亮等人在这马鞍镇里住了将近三个月,渐渐与当地的居民混熟了,也了解道当地的一些民风民俗逸闻趣事。
反正时间很多,在这里住一年只相当于外界的一天,所以大家都不着急,慢悠悠地体验着这里的古代淳朴生活。
没过多久,他们就赶上了马鞍镇上的重大节日。
这一天是九月初九,正是马鞍镇举镇欢腾的蛇仙祭日。
今天确实是个好日子,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天边飘着朵朵白云。
早上八点多,在马家祠堂外院的广场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五万多人聚集在这里,除了因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几乎所有的镇民都来了。
但广场实在太大,数万人也只是占据了广场前半截中间的区域。
人群四周,则是衙门的差役,领着从各士绅家族抽调的武师们,数百人佩戴着钢刀,手按刀柄,在认真地警戒着,防止有恶意之人前来捣乱。
镇民们按照居住地归属,排成十几路纵队站立着。
镇子上的居民单独占据一块区域,下辖的各村居民,也各自占据一块区域。每块区域的前头,都有几个人扛着大旗,标明自己的归属。
在居民们站立的各路队伍的最前面,还有一支队伍,那就是组织筹办本次蛇仙祭日的官员、士绅以及诸多的观礼嘉宾和经办人员,也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估计得有三四百人。
这只队伍,并不是像镇民们那样按纵队站立,而是按横排站立成一个方阵。
站在最前一排的,是衙门的各级官员们。
除了镇衙门的镇长和副镇长等官吏,阳安县的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员,也都来参加祭祀仪式了。
站在第二排的,是镇上的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士绅家族的家主们。
所谓士绅,并非功名之身,乃是官府为了拉拢地方上的各大家族,而赐予的一种荣誉身份,按级别分为乡绅、镇绅、县绅、府绅、州绅五个等级。
士绅的身份并不能世袭给子孙,但可以享受参政议政、税赋减免、免服劳役等权利。
马鞍镇上的几十个常住家族的家主,乡绅、镇绅较少,多为县绅、府绅级别,州绅也较少。
站在第三排的,是蒙学、村学、乡学、镇学的先生、学监、校长等人。
站在第四、五、六排的,则是衙门邀请的一些和尚、术士、相士、阴阳先生、医士、大匠士等各职业的代表人物,以及外地来的达官贵人和士绅们。
这些人前来参加祭祀仪式,是作为嘉宾,观礼见证的。
站在第七排的,则是衙门的属吏以及各乡各村的乡长村长们。
后面还站着三排人,则是一些具体执行祭祀仪式的衙门差役、各个家族的管家管事等人。
在祭祀仪式的章程中,前三排的人是要参与焚香跪拜的。而第四至七排的人,只是在旁边站立着观礼见证。
不过,在最前排的整个方阵中,老老少少都有,但就是没有女人,清一色都是男性。因为按照风俗,女人是不能进殿或上台祭拜的。
女人在数万镇民们所在的纵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