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第1/3段
李申之的车队从幽州城出发,路过大名府的时候,顺道视察了一番如火如荼的建设。
大名府的建设,是李申之打造的一个样板工程,因为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之前的大名府是荒芜的,正因为如此,省却了许多拆迁和整地的麻烦。
如今的大名府,是李申之所辖势力的交通要道。南北连接着幽州府和应天府,东西连接着山东与山西。
短短一年的功夫,硬是建成了一座繁华远超临安的城市。
当然,若是单论百姓的财富程度,大名府比起临安府远远不如。
但若是单论老百姓生活的便利程度,不只临安府无法与大名府相比,就连应天府和幽州城都难望其项背。
以至于李申之一度产生了迁都大名府的想法。
可惜南宋还未收服,西面和北面战事依然未停,现在谈建都迁都,还为时尚早。
大名府作为样板城来建设,先进的同时也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等把这些积累起来的问题解决掉之后,或许可以建设一个更好的京城。
车队到达应天府之后,在这里停留了半个月。
继续南下就是南宋的地盘了,过境之前需要一次彻底的休整。
二来李申之与张浚认真的探讨了一番未来的局面。连番的彻夜长谈,张浚的白头发增添了不少。
继续南下之时,朱熹强烈申请加入车队,李申之秒准。
一路舟车劳顿自不必提,无非是让众人更加想念在大名府坐铁轨车的感觉。
好在沿途州县均有地方长官和乡绅夹道款待,也算是体验了一场高规格的待遇。
毕竟人上人的感觉,不是金钱和科技可以衡量的。
当李申之的车队距离临安城还有三十里时,目光所及之地隐约可以看到天子的伞盖。
伞盖之后,朝中重臣倾巢而出。
赵士褭、韩世忠、张俊、李光、范同并排站立。
再往后分列两排人,左面一排为首站着李经,也就是李申之的二叔,再往后站着陆游,太学的教授和一众学者,右面一排为首站着赵不凡,也就是赵士褭的儿子,再往后则是唐婉,以及一众儒商模样的人。
李申之车队庞大,滚滚烟尘早已荡起数丈之高。穿梭的探子不停地报告着李申之与临安城的距离。
等候的众人早已开始纷纷议论。
范同砸吧了下嘴巴,隔着李光与张俊打趣道:“申之待会过来,定要与官家一阵寒暄,然后二人定会携手同行。”
“这是自然,官家与申之从小相交甚厚,申之对官家宠爱有加,官家对申之更是心向往之。”张俊附和着。
范同仿佛想到了好笑的事情,忍不住轻笑了一声:“那你说待会二人同乘一车,是乘申之的马车,还是乘官家的马车?”
此话一出,几个老相公纷纷转头看向了范同。
这是什么逻辑鬼才,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出这么个难题。
坐谁的车,看似很小的问题,但是在相公们的眼里便是天大的问题。
朋友之间自然无所谓,你来我往的,怎么都好说。
但是国体之间,稍有不慎便会闹出天大的笑话,甚至于让自己一方在外交中处于十分被动之地位。
当然,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闹出的笑话也不少。
赵昚的马车,代表着天子的座驾。而李申之的马车,代表着臣子。
到时候这俩人坐在马车里相谈甚欢,那么该谁的马车先进城?
他们这帮大宋朝的臣子们,又该跟在哪辆马车的后面?
李申之坐上了赵昚的马车,自然皆大欢喜。
若是赵昚坐上了李申之的马车,他们又跟在李申之马车之后,那岂不是尊李申之而贬赵昚了?
韩世忠说道:“不论是官家坐申之的马车,还是申之坐官家的马车,都不是咱们该操心的事。到时候他们坐哪个马车,咱们就跟哪个马车。”
军旅出身的韩世忠最重实际。虽然在枢密院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有了不少长进,到底耍不过读书人心里的弯弯绕。
范同附和道至于让自己一方在外交中处于十分被动之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