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营造新都城第2/2段
因此,无论是水利监督官还是建筑总监,他们都需要中央政府从其他省份征集来的工匠和当地不算充裕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工程。
但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清理废墟、建设城市,这些工程的工程量都很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不过当地还有这一大批部落,除了波斯人之外还有巴赫蒂亚里部落,以及为躲避战乱躲在深山里的黑户,再加上易卜拉欣从其他地区迁来的移民。从长远来看,当地人力不足的问题会慢慢解决,而易卜拉欣的也不急于一时,在他的计划中,新伊斯法罕城要花数年乃至十数年慢慢建起来的——无论是君士坦丁堡的建造还是圣彼得堡的建造都花费了非常长的时间。
在二人退下之后,易卜拉欣签发了数道政令,要求从各省调集工匠,所有和建筑行业有关的——石匠、木匠、石灰工、石膏工、泥瓦匠等,按照伊斯法罕建筑总监请求的数目在各省摊派,要他们在伊斯法罕集结,沿途的驿站和商队旅馆会负责他们在途中的吃喝。
除了工匠之外,所需工具和原料也要通过由骆驼和大车组成的贸易网络从各地输送到扎因达鲁德河沿岸,政府官员和御用商人们前去全国各地采购,然后组织运输。这些所有的支出由中央政府负担。
在这一系列命令发送到各个政府部门之后,万王之王要投资和恢复伊斯法罕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权贵们对此都心知肚明。也有些人在猜测易卜拉欣是不是想要迁都,但建筑师们还没到地方,具体的建筑规划还没出来,只有易卜拉欣和接受了命令的建筑师知道真实目的。
但这并不妨碍权贵们前来献媚,才过了一周,易卜拉欣就收到了一大批情愿信,一些权贵们——包括伊斯法罕本地的大家族、在中央政府任职的高级官僚和有着皇产司背景的豪商——在信中表示愿意捐款、投资对伊斯法罕省的建设。
虽然没有人敢在信中明目张胆地向万王之王索取回报,但在未来可能的首都地区提前布好局就是要趁机攫取利益——例如这些权贵们可以在万王之王的默许和鼓励下参与修建水利、招揽劳动力开发复垦耕地,理所当然的,这些地产也会归他们所有;捐款建设村庄和城里的清真寺是宗教义务,做了可以得到美名和教士们的友谊;一座拥有几十万人口的政治经济中心显然不可能就只有几个店面,周边有着大批商队来往的道路也需要商队旅馆……
和世俗权贵们相比,教会的表现就显得很乏善可陈了,毕竟易卜拉欣在战时借用打击异端的名义收走了浮财和宗教地产充作财政来源,至今仍未发还。失去财源,仅靠拨款的各地教会能够维持清真寺以及其他设施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来自信徒的捐款也不够稳定,再加上社会才安定没多久,教会不可能积攒大量的财富。
从战争结束至今,易卜拉欣也接到过教士们的请愿书,请求易卜拉欣撤销禁止向清真寺捐赠并禁止神职人员接收任何有经济产出的产业——包括耕地、矿井、店铺等——的禁令。并引经据典称这样做是违反了胡达和先知的意愿的。
看着这些教士们递上来的请愿书,万王之王也要处理一下其他事务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