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考题1100均订加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冉江首先报出了几组数据,包括义乌现在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特产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除了耕地,义乌只有少许蜜枣、红糖,在义乌发展农业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义乌有鸡毛换糖的传统,从事小商品经营可以说是义乌唯一的出路!我在外地读书的时候,曾经多次在火车上看到背着编织袋贩卖小商品的义乌人,那时候我真正见识到了我们义乌人的生命力。”



“正是他们告诉了我,回来是值得的!只要给点春风,给一点机会,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凭着他们的睿智和勤奋,就不会再穷下去!”



“而且前几天我在县里还有各个乡镇的集贸市场上看了看,尽管我们在抓紧封堵治理,做小商品交易的老百姓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



“我问他们原因,他们也知道现在在抓投机倒把,但要是不这么干,家里的老婆孩子就要挨饿,一边是被抓,一边是挨饿,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奇怪!”



“同时,县里的国有企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主动性不够!前几天我和您说过的那位陈江河回来了,您知道他做了一笔什么生意么?”冉江问道。



“什么生意?”谢高华好奇地问道,他本能地觉得这个问题不简单。



“他去棉纱厂买了棉纱厂不要的棉纱头,棉纱头对棉纱厂来说都是没用的东西,要么发给工人,要么直接扔掉;但是陈江河去从中看到了商机,把棉纱头带回去做成拖把拿出去卖!”



“如此以来,不仅给棉纱厂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身边人赚了钱,同时还避免了浪费资源,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如果没有陈江河这样的小商人,那些棉纱头只能被当成废物丢掉,而陈家村的乡亲也找不到赚钱的机会!而要让国有企业做这些事情的话,恐怕就不划算了,工厂招收工人专门负责制作拖把的成本太高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私营经济完全可以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这一点,许多大经济学家都提到过,《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也有文章。”冉江又拿出报纸给谢高华递了过去。



“英杰,你的书是真正读进去了。”谢高华很是欣慰,像这样思维清楚,同时懂得用政策理论来为自己提供依据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



“我还去了咱们县的义亭养殖场,这家养殖场专门饲养最适合制作金华火腿的两头乌,火腿销路很好,养殖场规模扩大了不少,养猪的数量增加了,可饲料却跟不上,外面的饲料不仅贵,而且还是紧俏货,拿着钱都买不到。”



两头乌就是金华猪的俗称,原产东阳的画水、湖溪,义乌的义亭,金华的孝顺、澧浦、曹宅等地;其尾巴较长,比较直,头、尾的毛发一般是黑色,体部为白色;因其头颈部和臀尾部毛为黑色,其余各处为白色,故称之为“两头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