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节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沉思了一会,似是在想如何解决,但随即就想到那张图,便不那么急了,天下如此之大,有生之年,无需担心。

  “今日,有一舍人言:如今强秦独大,再不攻六国,等诸国恢复强盛,便是寡人有黄帝之能,也不能灭也?”秦王问。

  “此言有理,王上定重用了吧?”严江轻笑,这不是李斯的名言么。

  “还有密报郑国之事,卿也应有所耳闻。”

  “知晓,然强秦疲秦,不都在大王一念之间么。”严江微笑道,九年前,韩国被秦打得受嗷嗷叫了,就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入秦,说可以修一条水渠,把关中平原的泾水和渭水连接起来,让关中变成千里沃野,这条水渠长三四百里,已经修了九年,由吕不韦主导,消耗大量国力,让秦国最近都没有怎么出去打架。

  但前几日,到处有流言称郑国是奸细,修水渠这事是韩人不怀好意的疲秦之计,秦国上当了之类的,朝堂上已经有人要求招郑国回咸阳问罪了。

  不过就严江看来,秦王不可能不知道郑国渠于秦是何能大利,他放任流言横行,不过是想以此斥责吕不韦而已,这会成为他扳倒吕不韦的一张王牌。

  秦王眸光一闪,畅快地饮下一杯,与聪明人交流就是自在,若是朝臣个个如严卿一般懂他,也不必如此耗费心神。

  “那卿又如何看寡人?”秦王微弯唇角,又抛出大招。

  这个我背过,严江举杯道:“王上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将来必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是贾谊说的,至于身死咸鱼,为天下笑这些话就不必说出来了。

  秦王默默看他一眼,微微蹙眉:“卿有未尽之言。”

  “人皆有未尽之言,但凡事留三分余地,于人于己皆是好的。”严江平静地道。

  秦王不言,只让严江陪着喝酒。

  但秦时的酒嘛,对严江而言还不如啤酒的浓度,两人一会就喝了两壶,秦王略有些抗不住了,但看对面脸都未红一下,又甚是不悦。

  简直如同刺猬一般无从下手,此等人,要如何才能收心……

  但他更清楚,想要收心,就不能用帝王的方式接近他,否则安息的阿尔沙克就是榜样,不知严江临走那一记重箭有没有射死他。

  用王赠之弓杀王本人……那位君王,该有多悲愤?

  秦王不自觉地抓了一下案桌,感谢这些人试剑之余,又觉得脖颈微凉。

  但他又甚至能理解,这等人物,若能征服,任谁也难以抵抗……

  他按下因酒而起的胡思乱想,又与严江聊起治国之略,后者倒没保留,一一谈起国民经济基础对国家的兴亡的重要性,重点讲起农业生产是一国的基本,只有温饱达成,才能谈其它经济建设,但是秦国既然已经拿到他带来的经济植物,完全可以用来与六国交易一些粮食,再发展水利与锻造,从而反哺农业,在达到良性循环后,国力必然更上一层楼。

  秦王也是一点就通之人,说他也知道春耕秋收时尽量不出兵,但夏日有恶瘴,一有伤口便易溃烂,小伤亦减员严重,冬日就更难,河水结冰难以运粮,且容易冻伤冻死,是以秦国不出大战还好,一但战线拉长,关中次年必然就有饥荒,全靠巴蜀支持。

  严江则说可以广种棉花,此物御寒极强,可保冬日温暖,且经久耐用,一件棉衣用上几年毫无问题。

  秦王十分愉悦,说若能灭六国,你有大功,严江自然不敢不敢。

  秦王说当然的,衣食为民所需,有了厚衣服,冬天劳役就不用冻死太多人了,而且还可以考虑从黄河北岸的代地去打赵国。

  严江说你想多了,李牧在那防御匈奴三十年,你派人去他老巢就是送的。

  秦王不悦说你怎么总那么推崇李牧,我大秦也有良将。

  严江点头的很敷衍,心说得了吧,这一代也就王翦能和李牧拼一下,那也是仗着秦国国力优势人数碾压,和李牧打骑兵战就像和白起打运动战一样,多少都是送的,过两年人家一个大耳刮子抽过来你就知道厉害了。

  两人说得尽兴,秦王还吩咐手下,说今夜要和严卿尽兴而醉,抵足而眠。

  但等秦王倒下了,严江还悠然地饮了一杯,有些骄傲地想这点酒量也想让我吐真言,真是想多了,我尽可能说点好听的便是对得起你了。

  他起身拍拍衣服,就准备回去了,至于秦王,叫门外的侍者进来扶上床榻就好,花花和陛下还在房里等他宠爱呢。

  有些头晕地定了下神,就在他准备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