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贼窝乎?此桃源也!】第2/3段
旅游的。</p><p>王调鼎踩在田埂上,走着走着,突然蹲下查看稻穗,赞叹说:“这稻子长得真好,反贼的地盘没有春旱?”</p><p>“不晓得。”随从们纷纷摇头。</p><p>继续行走一阵,总算看到个背柴的农民。</p><p>王调鼎拱手说:“兄台,我是外来客商,你们这里稻子长势喜人,就没有遇到春旱吗?”</p><p>农民非常得意:“旱了,有农会带头,你帮我,我帮你。赵先生说了,只要河里还有水,田里就不怕旱着。”</p><p>“农会又是什么?”王调鼎问道。</p><p>农民说道:“农会就是乡里乡亲,你帮我,我帮你,天下大同。”</p><p>“天下大同?”王调鼎心中震惊,江西果然文风鼎盛,一个农民都知道天下大同。</p><p>农民笑呵呵说:“天下大同,就是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赵先生说了,想要天下大同,就要办农会,你帮我,我帮你。”</p><p>怎么感觉哪里不对,又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p><p>王调鼎追问道:“农会怎么个帮法?”</p><p>“就是你帮我,我帮你,你这后生怎听不懂?”农民的语气里充满鄙视。</p><p>王调鼎确实是后生,已做了三年知县,如今还年轻得很。</p><p>他神童试出身,不但考取秀才,而且还是廪生。</p><p>十一岁的廪生!</p><p>正因为科举道路畅通无阻,家里也有钱不愁吃穿,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他年纪轻轻做官,怀着满腔热血,居然不贪银子,还把家里带来的银子捐出去筑城。</p><p>这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官员。</p><p>反复追问,农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王调鼎只能继续往前走。</p><p>沿途所见,百姓安乐,稻麦丰硕。</p><p>王调鼎瞠目结舌道:“这里竟是贼窝?”</p><p>一个随从说:“县尊,这里就是贼窝。庐陵县有八个乡,西边的四个乡都是贼窝。”</p><p>王调鼎自嘲苦笑:“若这里是贼窝,之前巡视的村镇,本官治下的乡里,却是连贼窝都远远不如。此间赵贼,真奇人也!”</p><p>众人继续往前走,终于来到丘陵地带。</p><p>这里的水田很少,八成都是旱地,多数种着麦子,也有少数其他杂粮。</p><p>只见一块麦地里,居然有二十多人在收割,甚至有几个小孩在捡拾麦穗。</p><p>山坡上插着一面旗帜,很常见的靛蓝色棉布,跟大同子弟兵的军旗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