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修理勋贵第3/3段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忙了一天,终于得空可以休息了。
对于这一天,他还算是比较满意的。之前就开始布局,通过皇后解决了最大的麻烦,而且还一下搞到了七十万两银子,有这些银子在手中,就又可以和关内建虏好好地打上一仗了。
这世界上,其实没有人不怕死,特别是那些皇亲勋贵。一旦让他们意识到可能会有灭顶之灾时,该妥协就绝对会妥协,因为他们身上就没有硬骨头。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的处置手段就不行,所以才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就比如说周奎这个事情上,他只是派了个太监去劝,让周奎做个表率而已。甚至皇后是偷偷给了五千两银子,让他爹捐出来。这种不疼不痒,甚至明显是好言好话的行为,能让人感到害怕就怪了。
讲道理,说大明日子难过,很可能会亡国,就更是没用了。这些皇亲勋贵要是能通过讲道理就解决的话,那也不会是明末,大明就不会亡了。
因此,崇祯皇帝一开始就给了周皇后非常强势的一个印象,为了大明社稷江山,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几次下来,在周皇后那里就印象深刻了。因此,当周皇后一获悉周奎的事情,她就立刻感觉到了自身的危机,还有她儿子的危机。在这样的压力下,听闻了周奎的事情,还看到了皇帝给她看得周奎巧取豪夺的奏章,这些事情加起来,周皇后对周奎就不可能和蔼悦色,去求着周奎顺从了。
这倒不是说周皇后就不贤惠了,或者说这些事情和贤惠不贤惠无关,只能说是最基本的利益决定了做事采取什么行动。
自古以来,以孝治天下乃是历代王朝统治地基础。周奎是皇后她亲爹,如果苛责的话,会被人非议。特别是一些竞争对手,更是会说皇后品行有问题,这是她所不愿见到的。所谓大义灭亲,都是最后的手段而已。可是,一旦这种名声上的事情和她最基本的利益冲突时,那就只能选一条路了。能在皇宫内稳稳地站住脚的,都不会是傻白甜。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某种角度上来说,确实是如此!
崇祯皇帝对如今的这个处置结果也算是比较满意,外面的舆论,并没有说他皇帝怎么样。相反,都还同情他这个当皇帝的,竟然摊上了这种亲戚,也算是够倒霉的。武清侯的亲戚关系远了一点还好说,连老丈人都是如此,实在让人感慨!
毕竟这种事情每家每户都有可能会遇到,感同身受之下,就肯定站皇帝这边了。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心中在想着下一步事情,应该接着这个机会,好好地修理敲打一番那些皇亲勋贵才行。
想想看,就连太后哥哥,都能封侯,还一直传承下来,这种事情要是以前都认为没事,那从自己开始,就要给这个以明文立个规矩才好。大明的爵位,太容易给出去了,养出来的,这些可都是蛀虫。
对此,崇祯皇帝倒不是怎么担心,因为这些外戚勋贵只是依靠皇家而已,自身并没有多少实力。
但是,对于另外一类勋贵,崇祯皇帝眼下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来治他们。这些勋贵,就是那些开国功臣的后代。他们的势力就远非外戚勋贵可比了。互相之间通婚,门生故吏,特别是军中将领都有不少,甚至还有不少勋贵都是执掌兵权的。
如果这些勋贵真能像开国那样,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可以为国征战,忠君报国,那倒也没什么。可是,到了明末这个时候,这些勋贵,原本的崇祯皇帝看不出来,可如今的崇祯皇帝,却是心中有数,绝大部分都已经烂透了。至少在后世,就没有听说过明末有一个能打的是出自这些勋贵之中。倒是有不少到了最后,都是开门投降,不是投降李自成,就是投降满清。
因此,此时的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勋贵,根本就没有好感。
但是,这些勋贵,只是一些简单罪名还动不了他们。像那种欺男霸女什么的,没法用后世的观点律法去处置他们。他们在这大明朝,乃是特权阶级,做些这种事情,不要太正常,稍微处罚意思下也就罢了,要搞个抄家什么的,那绝对会引爆这个勋贵团体,这个后果,至少是目前的崇祯皇帝没法承受的。
大明朝的勋贵,该由自己来封一批,打一批,以新换旧了!
这么想着,他便开始看起窃听系统中的那些消息起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