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海通天,金丹无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千千文学网   www.qqwenxue.cc 无弹窗小说网]



“就因为她是大户人家,才要等她自己布施,你开口跟她要,能要几个钱?”



方休随口安抚着小狐妖,顺带一嘴:“日后我若不在,你当家时也要记着,以我们无厌观现在的名声,不能……”



胡小桑只听到方休说“你当家”,说“我们无厌观”,就听得心中美滋滋,一脸怨气化作笑意,根本连方休后面说什么都没管。



她哼着调子又下一碗面去,开开心心吃面,又高高兴兴洗碗。



方休继续抄书。



今日抄的这本书,是摩阳成送的《小北海志》,记载有北地一片大湖的周遭水域地理。



方休抄书道长的名头越传越广,连有人送礼都开始送书。



这倒是件好事。



无厌观书楼统共就几百本书,不出一年就能抄完,是该补充些存货。



尤其是,抄书的奖励似乎也跟书的内容价值有关。



同样是法币,《吕祖说先天得道经》抄来的纯阳法币,以方休现在修为,自然分辨的清,至少有内相圆满的水准。



其他杂书抄来的法币,便都只是法脉真气,差上一截。



而能拿来送礼的书,又岂能是寻常书?



或多或少都要有些独到之处。



例如摩阳成所赠的一箱子书,皆是白草原以北的地志。



《通天河百国》、《摩国地志》、《棠国地志》……



《小北海志》算是这片区域的总览。



大明疆域北面,是祖门莽人占据的草原,因天寒地冻,三季覆雪,故而名白草地。



而再往北边去,本该更加寒冷,却因为一条永远温热的大河,而将气候哄得暖和。



又化作适宜居住的温暖地域。



这条大河以通天为名,脉络千里,布泽百国,生养生灵不知几许,号称北地母河。



而沿着通天河诸多干支回溯,源头是一片壮阔大湖。



便是小北海。



小北海上有不少岛屿,其中以七个大岛为首,镇压湖中十九个水眼,平波伏妖,是通天河流域子民生息之根本。



同时也是通天派的山门。



从来只听说,通天派是能与燕山大罗相提并论的,道门大宗。



但真个仔细分辨,这通天派镇压北地,有百国子民供奉,言出法随,无有二话,似乎威势还在燕山大罗之上。



只不过小北海远在白草原彼端,与大明疆域并不接壤。



通天河流域的子民,也是人、莽、妖混杂,野性难驯,教化不显,才结做一个个城池堡寨,自以为国,终日里争斗不休。



就不如燕山大罗坐镇人国正统的大明京师,来得显赫正大。



摩阳成便是北地摩国之人,家中世代居住在通天河支流摩河之北。



故以摩阳为姓。



他这一姓,历代都有人拜入小北海修行,比如摩阳成。



摩阳成远来燕京前,便是通天派的外门弟子,记名在七座大岛中的第七山。



南宫星君庙,也得名自第七山的道法——《南宫星君法相》。



方休前两天抄《摩国地志》,无意中发现,摩阳成似乎是现任摩国国主的胞弟。这般尊贵的身份,也只不过是通天派外门,被师长一个吩咐就要远家万里南下。



可见通天派在北地的权势。



到傍晚时分,抄完《小北海志》。



获得:元炽壶。



壶中乾坤,太古洪焰。



竟是一件法宝!



方休稍加探查,很快便领悟到元炽壶的用/> 他这一姓,历代都有人拜入小北海修行,比如摩阳成。



摩阳成远来燕京前,便是通天派的外门弟子,记名在七座大岛中的第七山。



南宫星君庙,也得名自第七山的道法——《南宫星君法相》。



方休前两天抄《摩国地志》,无意中发现,摩阳成似乎是现任摩国国主的胞弟。这般尊贵的身份,也只不过是通天派外门,被师长一个吩咐就要远家万里南下。



可见通天派在北地的权势。



到傍晚时分,抄完《小北海志》。



获得:元炽壶。



壶中乾坤,太古洪焰。



竟是一件法宝!



方休稍加探查,很快便领悟到元炽壶的用处。



壶中有一方广阔空间,比他口中乾坤窍大上成千上万倍,怕是能容纳一座山脉一条大江。



不过有舍有得,这元炽壶中难容活物,只适合用来装没有生机的死物。



现在就装着小半壶的太古洪焰。



说是小半壶,怕是宰一百只火猿大将,都未必能有这般火势。



“奇怪,这元炽壶跟小北海有什么关系?”



方休有些生疑。



抄书的奖励,多半都跟书籍有些许关联。



或许是书中内容,或许是书籍名目。



比方说《勾离国志》抄来的六狱鼎,拘有六部勾离丹奴;《普贤求丹乾坤洞》抄来的洞天辟地丹,便能开辟乾坤窍,与书名暗合。



“难道说,通天河之所以水温暖和,与太古洪焰有关?”



方休也未多深究,随手就把赤帝御令投入元炽壶中。



才将《小北海志》塞入书架,方休从书楼出来,便看见小北海传人的传人登门。



柳清风。



他神色匆匆,一进门便急忙说明来意。



奉部给西宛山调来一个挂单的散修,同时又派下公务,指明要无厌观与这散修一同操办。



这具体公务倒是未提,只让无厌观明日去奉部衙门亲领。



至于这位散修……



“悟真大师……是个和尚?”



方休颇有些诧异。



山司挂单的散修,从来都是司监山监们自己招揽,交奉部报备一番便行,怎么会有奉部调派这一出?



尤其西宛山是道门把持,突然空降一个和尚下来算什么?



“师父去奉部打听过,这悟真大师……”



柳清风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道:“是国师的弟子。”



“国师?”



方休立时心中有数。



是之前老山监与何真人替他名扬燕京时,正赶上国师代天巡狩回京。



想来是他这一次点拨出两颗道果的本事,让这位佛门领袖心生忌惮,才安插人手到西宛山来,打探方休的虚实。



“堂堂国师,大都供,竟只有这点肚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