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再喝九十九坛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转眼过去大半个月。

  赵关城这名字已经彻底消失在燕京城,再无人提起,好似从未有过这么一号人物。

  渊王的党羽也没有其他动作。

  一切风平浪静,又好似暗流潜伏。

  方休也就安安心心抄书,继续积累法币与丹药,为点出丹窍作准备。

  这一日,春考放榜。

  定国公府的孙辈中,徐家阿彪一个年仅十六岁的侄子,顺利考入应天书院。

  大明勋爵皆是以开国军功得来的封赏,从来武学传家。

  竟出一位四院书生。

  还只有十六岁?

  简直是破天荒的稀罕事。

  很快便传遍燕京,人人都说,定国公府出了一位徐十六,了不得。

  连宫中得知此事后,都送来赏赐,好生一番褒奖。

  定国公府自然是欣喜若狂,大摆筵席,广邀亲朋好友,还把方休以及张岭、摩阳成都请来,恭敬奉为上宾。

  大公府来往的宾客,也多是武勋世家与军中将领。

  这一帮武门之人的筵席,却被三位道门之人坐在首座,立时看得不少人皱眉。

  即便不少人知道,张岭与摩阳成两位山监,在春考前给定国公府摆过一场文昌法会,也不理解徐家为何如此安排。

  徐十六考上院生,是他自己的本事。

  那什么文昌法会,只不过是讨个吉利,哪有什么实用?

  武解唯我唯武,连道门传承都看不上,更别说这些玄虚的仪轨道场。

  那无厌观的方观主,倒是有些来历,可余下两位……在座诸人,哪个不是位高权重,区区两个山监,能算什么人物?

  不止他们想不通,连张岭与摩阳成都有些诧异。

  只有方休心中有数。

  还能是什么缘由?

  无非是莫敢当来过一趟。

  想想徐家阿彪那作风,他不亲自上门警告,如何放得下心?

  只用顺口带一嘴鬼宗许仙之事,便足够定国公府对青石观一脉恭敬有加。

  上宾看似三位,实则主角乃是张岭这位许仙友人之后。

  不多时,觥筹交错,酒过三巡。

  酒入舌出,喝出兴致的宾客们开始大声喧哗,对方休三人的异议也愈发多起来。

  方休就瞅见,有人目光不善地瞪着自己三人,忽而提杯起身,就要往上座行来。

  似是要借着酒劲惹事。

  只是,被邻座一人直接摁下。

  又凑到他耳边轻语几句,那人立时脸色一变,酒劲尽去,看向上座的眼神变得恭敬。

  方休倒是不认得这位邻座,不过从旁人对他的称呼上,很快联系到张岭所列名单中的一人。

  既然是渊王党羽,那自然知道青石观一脉不能惹。

  不过这事尚是隐秘,只有关系亲近之人,才会被透露几句。

  不多时,便有个无人跟他透露的,抱着一只好大酒坛,大模大样往上座行来。

  这是一个身材魁梧,花白胡须遮着半张脸的老汉。

  “邓老四。”

  在上座陪酒的徐七山脸色一沉,轻声朝方休道:“这是邓国公的四弟……他们邓家素来与我们徐家争锋相对。这次邓家也有晚辈参与春考,只可惜全部名落孙山,别说应天书院,连西宛书院与东兴书院都没有考进去一个……”

  这可就是道门与武门、徐家与邓家,各有新仇旧恨,诸多缘由叠在一处。

  不找点事都说不过去。

  邓老四行到上座前,一掌拍去酒坛泥封,放声叫道:“若无三位的法力,徐十六如何能考上应天书院?我代我这侄孙,给三位高功敬酒!”

  说完便举起酒坛,仰头畅饮。

  他喝得豪迈,话却不大好听。

msp; 这是一个身材魁梧,花白胡须遮着半张脸的老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