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 以工代赈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没有这个道理的。

  民工过来干活,除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们肯定还会有更高的追求。

  一个人,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自然就会想要满足有其他的需求。

  在扶苏前世,有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他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

  1.生理需求:这是最低级的需求,包括吃喝拉撒等。

  2.安全需求:同样是一种低级需求,他们需要有让人感到安心的环境,包括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稳定的治安环境等。

  3.归属和爱的需求:这方面主要指和他人建立感情关系的社交需求。

  4.尊重需求:指的是自尊和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需求:这方面指的是能力或者潜能的提升和完善。

  所以,在制定政策时,作为统治者,扶苏不仅要考虑到他们最基本的温饱需求。

  还得给机会给他们,通过付出劳动,来逐步满足其他层次的需求。

  所以,这次以工代赈修建铁路。

  扶苏选择按照实际的工作量来支付报酬,而不是民工的基本需求来付钱。

  而扶苏和专家团评估的结果就是,要按计划完成一期铁路修建工程。

  结合征召民工的数量,基本的工作量估值就是十斤粮食。

  当然了,如果有民工消极怠工,不能按时按质完成相应的工作量,管理人员也会根据实情,扣除该民工相应的报酬。

  扶苏解释之后,那些地方官员才算是恍然大悟。

  纷纷按照扶苏的吩咐,张贴公告,招募民工。

  许多首陀罗见到公告,立刻就报名参加了。

  他们大多贫困,但造成贫困的根源,不是懒惰。

  而是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人权。

  他们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他们之前甚至不被认为是人,不被赋予人权。

  现在扶苏废除种姓制度,给了他们与生俱来就应该被承认的人权。

  他们已经十分感激了。

  现在扶苏居然还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

  让他们有机会通过付出劳动来积累私人财产。

  他们又怎么会不愿意?

  不仅如此,公告上写明,支付给他们的报酬,是按照实际的工作量来支付的。

  给他们十斤粮食作为报酬,他们自然要付出与十斤粮食同等价值的劳动。

  不过,有这么高的报酬,他们又怎么会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

  他们缺的一直不是勤奋,而是勤奋之外的其他东西。

  再说了,他们什么时候能够一天挣十斤粮食?

  一般的吠舍家庭,一天也就吃两三斤粮食。

  而首陀罗家庭,注定是吃不饱的。

  每天连两三斤粮食都吃不上。

  现在给他们一天十斤粮食。

  那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能每天吃到两三斤粮食,吃到饱为止。

  每天还能积累七到八斤的粮食。

  再做一个假设。

  假如一个首陀罗家庭有四口人,丈夫、妻子、大儿子、小儿子。

  假如他们都具备了基本的工作能力。

  然后他们一家四口全部都报名参加铁路修建工程。

  他们每人每天都通过付出劳动获得了十斤粮食。

  那么他们一天就收入四十斤粮食,吃掉三斤,还能存下三十七斤。

  想必过去连一天下来连两斤粮食都吃不上,已经改善很多了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