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洛阳的当地官员知道相王和相王妃即将抵达,一早就派人天天守在路口,每隔一个时辰派人快马沿途寻找车队的身影,这一等等了好几天,留守东都宫城的长史官焦躁道:“相王怎么还没到?”

  底下人回禀说:“相王和相王妃流连山中风景,时常停下打尖休息,一天只走几十里路。”

  长史官叹气,“早前听主事说相王和相王妃琴瑟和谐,我还当是道听途说,看来主事并非虚言。”

  以前二圣和几位皇子长年住在洛阳,长史官记得相王不苟言笑,小小年纪就生人勿近,以为又是一个清高古怪的亲王,没想到相王竟然舍得抛下差事,陪着王妃四处闲逛。

  洛阳和长安一样,城内星罗棋布,分成一座座里坊,不过洛阳的宫城在西北方,南抵洛水,恢弘壮丽。

  李旦和裴英娘到达洛阳时,早就接到消息的长史官、主事、当地官员和世家豪门蜂拥而至,等着为两人接风洗尘。

  裴英娘掀开车帘往外看。

  乌压压的人群,车马塞道,仕女、郎君一个个锦衣华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娘子们珠翠满头,簪花抹粉,郎君们也满身珠光闪耀。

  伶人们吹奏着欢快的乐曲,还有舞伎翩翩起舞,空气里溢满香甜的味道,罗帐如云,席案上琳琅满目,使女们备好了精美的冷盘菜肴。

  洛阳气候温暖湿润,和长安的壮丽健朗不同,这里毗邻运河,繁荣热闹,风气好像更活泼散漫一点。

  李旦没有下车,吩咐杨知恩,“去上阳宫。”

  杨知恩应喏。

  眼看着车驾走远,长史官和其他人面面相觑,这、这……相王过门不入,是为哪般?

  裴英娘放下车帘,问李旦:“阿兄,这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吗?”

  李旦握住裴英娘的手,“是也不是。我们不住宫城,上阳宫清净,殿宇阔朗,住那里更省心。”

  故意走到人群前晃一圈,确实是为了下马威,不过他本来也没准备去宫城,出发前他就打算直接住进上阳宫。

  上阳宫位于洛阳皇城以南,雄伟壮观,高大宏丽,廊芜环绕,宫室楼阁极尽豪奢。

  据说当初建成此宫时,因为宫殿太过华美,主持修建工程的韦机因此受到弹劾。

  李旦和裴英娘一句话不说,直接去上阳宫,洛阳的官员们吓坏了,骑马远远跟在车队后面,提心吊胆,冷汗淋漓。

  等到李旦和裴英娘安顿好,洗漱出来,官员们已经求见好几次了。

  裴英娘伏榻休息,长发披散,等着晾干。

  阿禄隔着水晶帘道:“娘子,船队刚好返程,您要不要见见他们?”

  下南洋、走东海的船队规模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由朝廷统一派发许可,洛阳本地许多世家都掺了一脚。

  贵族们耻于谈钱,但最暴利的行业,一般都由勋贵把持,哪里展露出商机,权贵们就像闻到蜜甜香味的蜂群,利用权势,将之瓜分一空。

  裴英娘名下的船队主要有两条航线,一条往东,经登州、楚州、扬州、明州,到达倭国和高丽。一条往西,从广州出发,沿途经过南洋诸邦。

  这一次船队和留居广州的番客们合作,最远行到波斯湾,可谓九死一生。

  当然,风险大,收益也大,船队用丝绸换回大批黄金、香料,顺便按照裴英娘的要求,收集各种作物种子。

  中原的作物产量实在太低了,一亩地如果能收几百斤粮食,不只农户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连满朝文武也要欣喜若狂,纷纷上书,大夸特夸太平盛世。

  能早点找到高产量作物种子就好了,老百姓们不关心皇室上层的政治斗争,他们只想吃饱肚子。

  裴英娘抬头看一眼窗外,庭院里芭蕉冉冉,海棠花如瀑布一样绕满枝头,天边隐隐闪烁着粼粼光泽,“见一见吧。”

  她起身梳髻妆面,琼娘迟疑着道:“洛阳的风尚似乎和长安有些不同。”

  琼娘很细心,刚才只不过半盏茶的工夫,她已经从贵女们的梳妆衣着中窥出洛阳流行的妆容发式和长安的不一样。

  裴英娘一哂,拈起一枚银鎏金蝴蝶花草并蒂荔枝簪子,“我来了,洛阳时兴的妆容、发髻、衣饰一定会变,不用管其他,照着我平时喜欢的样式梳。”

  她是相王妃,是主掌船队、商队的永安公主,她喜欢什么,什么就是洛阳的新风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