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真才实学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p><p>这就是简渊写的字。</p><p>简渊转过身,对着众人说道:“如果是经常上网的人,应该都在朋友圈或者空间之类的地方,看到过我写的这段话吧。今天,我想根据这个问题,详细说一下潜意识的一些作用,比如脑补。”</p><p>“在此之前,我想问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有写作的时候,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吧?”简渊问道。</p><p>众人都是点点头。</p><p>简渊继续说道:“还有这种情况,你写完了一篇文章,自己检查了一遍,改掉了一些错字。但是当别人去看的时候,总能找到你发现不了的错字,但是你明明已经检查了。从而产生一种为什么我当初没有发现的疑惑。”</p><p>众人又都点点头。</p><p>“如果我说,这其实就是潜意识干涉的影响呢?”简渊笑道:“比如一本错别字很多,这可能不是作者不细心,而是他已经被潜意识所影响了。因为错别字的问题,和刚刚汉字顺序的问题,其实有连贯之处。”</p><p>简渊解释道:“其实写作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分成两步,分别是创作,和检查。而检查基本是分两种,自我检查,和他人检查。但问题是,他人检查的效果,永远比自我检查的效果好。”</p><p>“所以从事实上看,自查通常意义上不具有很高效率。就像小时候考试,每次都会有很浅显的失误,但是明明在交卷之前检查过,为什么还会有遗漏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我后来对潜意识了解加深,才发现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而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经历。”</p><p>一个带着金丝眼镜的人问道:“确实,我的学生写的论文,总是出现错字。我每次的都很生气,不过我却没有对这个问题真正思考过。不过这和潜意识的关联在什么地方呢?”</p><p>简渊笑道:“其实,人的大脑就是一个最精密的一起。因此,人类与生俱来一种能力,就是粗略扫描即可自动排序。”</p><p>“我翻阅了很多书籍后,又通过对自我的研究发现,人眼在看文字的时候,不是一个字一个字逐个扫描的,而是成区域的扫视。我通过实验发现,人眼盯着一个汉字看的时候,余光可以看到这个汉字左边的12个汉字,右边23个汉字,加起来,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个汉字。同时,在阅读整段文章时,眼睛经常是跨行阅读,跳跃着前进也就是所谓的一目十行。”</p><p>“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看到我刚刚在黑板上写的那句话时,因为内容常见,句式简单,眼睛粗略扫描后,潜意识便默认这句话不用深加工,大脑的浅层意识会自动对文字排序,以自认为正确的形式解读。”</p><p>这时候,大家都有些兴趣,有些人甚至随身带着书或者笔记,这个时候自己试一试,发现自己在看这些内容的时候,因为熟悉所以根本不用细度。</p><p>简渊这时候说道:“所以我总结了一下,那就是人的大脑在熟悉的领域,整体性知觉优于细节,可以自动脑补。”</p><p>“脑补......”顾异同问道:“你说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整体性知觉会优先于细节。能不能给点更具体的例子?”</p><p>“这个简单。”简渊拿着桌子上的纸币,写了一行字,交给了顾异同,说道:“顾先生,请你看完直接念出来,不要犹豫。”</p><p>顾异同点点头:“好。”</p><p>简渊把那张纸给顾异同展示,上面写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p>“念出来吧。”简渊说道。</p><p>顾异同看到内容笑着说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写这句诗是做什么?”</p><p>简渊笑道:“等一下,顾先生你再仔细看一下,你脑海里浮现的诗句,和我写的真的一样吗?”</p><p>顾异同再仔细一看,才发现简渊写的前两句是“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字的位置调换了,但是他真的没看出来!</p><p>简渊说道:“看!这就是你的潜意识在脑补。这句话乍一看,完全没有问题,如果让你念出来,也是按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顺序来。如果不提醒你,你跟发现不了。因为人在阅读时,已经进行了脑补。潜意识已经将这两句错误的诗句,与记忆中的对诗句进行对应,对一个句子的内容很熟悉,看到大体的结构,就能够脑补出正确的形态。。</p><p>“脑补,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猜测,而是必须基于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环境。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已经接触过的事物中,如果是全新领域,联想的素材不足,人就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甚至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就很少出现看错字的情况。”</p><p>简渊看着大家都若有所思,于是进一步说道:“其实类似的原理在图像处理方面也很常见,面对一张熟悉的图片,马赛克也形同虚设。额,你们懂的,对吧?”</p><p>众人都是哄笑。在场的全都是男人,怎么会不懂这种事?不过这么一想,好像还真是......</p><p>简渊说道:“对马赛克的视觉弱化,其gt;顾异同看到内容笑着说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写这句诗是做什么?”</p><p>简渊笑道:“等一下,顾先生你再仔细看一下,你脑海里浮现的诗句,和我写的真的一样吗?”</p><p>顾异同再仔细一看,才发现简渊写的前两句是“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字的位置调换了,但是他真的没看出来!</p><p>简渊说道:“看!这就是你的潜意识在脑补。这句话乍一看,完全没有问题,如果让你念出来,也是按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顺序来。如果不提醒你,你跟发现不了。因为人在阅读时,已经进行了脑补。潜意识已经将这两句错误的诗句,与记忆中的对诗句进行对应,对一个句子的内容很熟悉,看到大体的结构,就能够脑补出正确的形态。。</p><p>“脑补,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猜测,而是必须基于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环境。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已经接触过的事物中,如果是全新领域,联想的素材不足,人就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甚至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就很少出现看错字的情况。”</p><p>简渊看着大家都若有所思,于是进一步说道:“其实类似的原理在图像处理方面也很常见,面对一张熟悉的图片,马赛克也形同虚设。额,你们懂的,对吧?”</p><p>众人都是哄笑。在场的全都是男人,怎么会不懂这种事?不过这么一想,好像还真是......</p><p>简渊说道:“对马赛克的视觉弱化,其实也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补充。比如一些鬼畜的表情包,寥寥数笔,就能让你产生画面,就是在于这种补充。人的惯性阅读和语言种类以及文字的排列方式没太大关系。只要人对某种文字熟悉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p><p>简渊总结道:“我由此得出三点结论。第一,潜意识对自我认知的事物,是有一种盲目自信的。第二,整体性知觉优于细节。第三,在熟悉的领域,人的大脑会进行习惯性脑补。”</p><p>所有人开始拿着小本记笔记,今天像是开了一趟课,真的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p><p>简渊继续说道:“之所以会这样,我个人认为,也是潜意识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大脑虽然是最精密的仪器,但是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大脑的运算能力有限,如果同时进行逐字分析和整体分析,会造成不必要的精力损耗。这个可以参考电脑p的处理运算能力。所以在节能的前提下,在处理一些信息的时候,大脑会自动调整模式。陌生一点的东西,会注重细节。而熟悉的东西,则是整体优于细节。”</p><p>顾异同想到:“所以,古人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人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最开始得到的消息,其实是细节的,碎片化的。而多次阅读,熟悉之后,才能以更加整体的角度,去认知这本书的内容。”</p><p>“顾先生所说的,就是正解。”简渊笑道:“对潜意识的认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不会改变的。这前提就是,潜意识永远是以保护自身为第一准则。潜意识永远不会破坏这一点。所以这种大脑阅读模式的切换,本身只是潜意识为了保护大脑的处理器,所以采取的降温手段。”</p><p>“真的是有趣的形容。”大家都是会心一笑。这个解答真的是生动有趣又形象。</p><p>简渊说道:“所以习惯性的脑补,本质上是一种保护。当你获得了一段内容后,大脑不会凭空生成内容,而是会先从大脑已经存在的记忆中挑选合适的片段,进行补充。这种补充就是脑补。这也是节省大脑的算力。记忆不是毫无用处的,而是作为大脑处理信息的素材补充。”</p><p>“这一点,同样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例子。”简渊说道:“比如现在很多网盘、网站,你存储或者下载的东西,其实不是独立的。当检测到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