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谁的江山2!第3/3段
袁绍知道自己说的话,那高高在上的皇帝会听到!
不过,正是他说出这句话的目的,袁绍就是想现在告诉皇上,世家大族依然支持大皇子,大将军。
至于事后皇上的打击报复,袁绍真得不怕,他出世为官不是为自己求富贵,不是为做皇权下身不由己的奴仆来的,他是为天下安定,为大汉十三州能再次太平才出山为官!
是为千年传承的世族勋贵不再对“蛮不讲理”的皇权卑躬屈膝出来作这官的!
世族勋贵们和皇帝在立谁为太子上较力,对袁绍来说就是千年史册上又一次世族勋贵与皇权的较量,
只要大皇子能为太子,那就向天下世族表明,皇权是可以压制,对抗的!
那怕最终皇帝成功立二皇子为太子,何进身死,自己罢为平民,袁绍也不怕!
这本就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抗争,这本就是一次世家大族对皇帝任意指使阉人,羞辱士人不甘的呐喊!
袁绍傲然的望着刘辨,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会有无数年青的世家子弟前仆后继地完成这个以限制皇权的目标!
使大汉能以各自家望,道德,文名,才华来取士为官,让朝中皆道德高洁之士,无滥竽充数,无贪渎无能之辈,使天下上下各安其位,永亨太平!
看着从大汉十三州良家子中挑出来为汉皇待卫的持戟郎对袁绍毫不掩饰的敬意。
刘辨想的却是,怪不得一年半后以战争防御为目的修建的东汉皇宫在有兵防守的情况下,
袁绍却能在何进死后不费吹灰之力打开宫门,让自以为掌控皇宫内外兵力,顺利诛杀过两任大将军的十常待们死的憋屈之极,再高大的宫墙也是防外不防内的。
“这时的袁绍真的像个主角,人格魅力无穷,自信十足,目标坚定,而且还是个有理想,有纲领的行动派,这样的人在汉末天下思变时自然追随者无数,轻易搅动天下!”
刘辨一边想着,一边摘下汉剑,呼了一口暗道,
“可惜我来了!岂能轻易让你袁本初如此容易收获人心,搅动汉庭!”
刘辨手握剑把用剑鞘下包黄铜的部分重重的在案桌上砸了两下,把众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才用丝毫没有收捡的声音道,
“本初以为天下败坏至此,谁之过?”
“皆圣上亲阉人,远贤才,官以货卖,爵以财论,地方官吏皆贪渎之辈,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得安,天下怎能安!”
袁绍慷慨激昂的说出世人皆知的答案,“昏君论!”
“一派胡言,本皇子还认为天下败坏是各地豪门巨室之错,尔等豪族巨室阡陌连片,穷奢极欲,
在地方皆为巨室,藏匿人口,隐瞒土地,不但不交一文税赋,反而连络贪官污吏压榨百姓,兼并土地……;
使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故黄巾大兴,良民为寇,流毒四方,天下大坏……皆尔等之过!”
刘辨面不改色的说出这句话,把天下败坏的黑锅往世家大族,地方豪强身上扣,
不然,怎么办?承认天下败坏都是皇帝的锅,都是汉室的锅。
这可是汉末天下风云大变的时候,承认皇帝是昏君,是天下败坏至此的源头,
那就是主动让皇帝的权威性削弱,让百姓不在信服皇室,当皇权没有神圣的光环时,有的是英雄草莽来问鼎之轻重!
所以刘辨一定要把这个黑锅推出去,扣到世族豪强身上,至于有没有效果,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这口黑锅皇室真的背不起,也不能背!
看着袁绍开口欲反驳,刘辨连忙转移话题,他可不想和袁绍辩论这个话题,再说下去,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说这些大世家现在可都是支持自己的,那怕是表面支持对现在的自己也是难能可贵的,表明一下自己不会顺从他们的态度就可以了。
“袁本初认为当今天下当以何法可制?”
袁绍皱着眉看向在案桌上持剑站立毫无皇族风范的大皇子刘辨,
袁绍听出刘辨对世族豪门没有好感,大皇子他日若为帝,估计也不会同意自己等人世族治世理念的!
袁绍看着从温德殿出来缓步下台阶的张让这阉贼领袖,知道自己和大皇子的交谈就要结束,自己也试探出大皇子的立场,不是自己等士人想要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