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针锋相对!第1/3段
刘辨知道温德殿内上至皇帝,下至这些公卿大臣,谁不知现在大汉内外交困,不但有天下各州烽烟四起,兵祸不断,更有草原塞外各族也纷纷起兵反汉!
可是汉庭上上下下这时大多数人都没想过招安两字,大家都对汉军的战斗力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有兵,天下可平!
汉军在这个时候就是横压一世,所向无敌的铁军,只要朝廷下定决心就没有攻不克、战不胜的敌人。
包括西凉军阀,鲜卑在内,都挡不住汉军的兵锋,对汉庭来说现在只要把西凉叛军打残,就可以抽调兵力平定内外各方叛乱。
可是刘辨却知道乱世才刚刚开始,用不了两个月,兖州葛坡黄巾,青州管亥,关中白波,黑山张燕,益州马相,豫州黄巾何仪部都会相继起兵作乱,
再上还末平定的西凉韩遂,马腾,并州南匈奴部,停留河东郡不能回归南匈奴的於夫罗所部,
冀州,幽州张纯,张举,乌桓等外族,还有荆州区星等叛军,这还是能够在史书留名比较大的义军,叫不出名字的义军更是多如牛毛,数都数不过来!
可以说大汉十三州,除了交州还算平静,其他各州都是处处峰烟,到处都在打仗!
东汉末年怎么看怎么像秦末之世,汉军就算战斗力再强,也只能疲于奔命平定此起彼伏的起义,
汉军只要这个时候大败一场,那就是“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要不然为什么,皇帝刘宏怎么会同意恢复州牧制,他不知道这是藩镇的开始吗,他还没那么傻?
不然也不会先用刘氏宗亲为州牧,实在是朝廷己经没办法平定天下动乱,不得授于地方守臣重权,不然这些乱子都平不了!
“愚夫之见,今朝廷所面临的问题,不在将够不够强,兵够不够悍之上,而是在吾军胜利之后如何安抚地方,处置残局,使各地拥护朝廷,回归安定太平之中!”
刘辨可不会因为他是曹操,自己三国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而退让半分,
刘辨一向认为汉朝之所以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汉朝始终对外强硬,始终对外族采取不服就打一仗,灭其贼酋!
包括羌族,匈奴,乌桓在内等等外族都被汉军杀了一茬又一茬。
可是羌族,匈奴,乌桓等外族还是要每隔十几年就又要起兵闹事,
使的汉朝边疆几乎年年用兵,大仗小仗无数,在刘辨看来也是拖累汉朝灭亡的重大原因之一。
所以刘辨要改变汉朝对外铁血强硬的政策,以后汉军不能动不动,不问情由,就凭怀疑他要反就对归顺大汉的种族杀、屠、诛!
更重要的是朝廷不能够每次都是管杀不管埋的态度,打完了就得把那个地方有效管起来。
不能够把这些外族丢给那些一心只想立功封侯,不怕事大的校尉,中郎将军管就完事。
“故儿臣以为,对西凉此次叛乱,朝廷当再次增兵,以大军强势进军西凉,彻底对西凉汉族世家豪强,羌族等外族进行清洗整顿。
对包括王国、韩遂、马腾等的西凉叛军首领,除了王国,韩遂两人不赫以外,
其余各叛军首领,大军进西凉前第一个降朝廷者,免其罪,封匈奴中郎将,其部属编为并州边军由其人继续统领,驻五原,朔方两郡以防南匈奴所部。
大军进西凉后才降朝廷者,免其罪,其首领封校尉进北军为官,其部整编进西凉军中为卒,
但其家人也须迁移并州,由朝廷在并州划拨土地一对一置换其在西凉土地,
大军攻城中投降立功者,其人免罪,朝廷只收其家族土地,不收取其家财,但其人和直系家人皆需迁并州为民,
城破后还没降者,满门抄斩,其族人三族以内皆需分别迁往辽东,交州为民,三代之内不能为官吏!”
温德殿也又一次响起惊讶之声,这一次所有人都是被刘辨对西凉汉族豪强的强势处置,特别是最后一条给吓到了,这也太狠了吧!
包括皇帝刘宏都吃惊的看着刘辨自己这个大皇儿,搞不清楚他怎么想,一会软弱的很,一会又铁血之极?
,韩遂两人不赫以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