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还是太年轻啊!第2/2段
看来是认可了何进所言,刘宏暗自摇摇头,刘辨还是太年轻了,没有像自己一样从小苦过,对钱财毫无感觉。
五千万文钱,三十万石粮食……就能让公孙瓒平定张纯,张举之乱,结束战争?
这些话也只能骗刘辨这无知小儿,刘宏他一点都不相信朝廷这些统兵大将的节操,他御极以来朝廷那一次战争不是超支的!
朝中这些统兵大将哪里会懂得什么是节约,什么是财政困难!
都是军费不够就上书找朝廷要,找本皇帝要,
一场战争下来,最后军费开支没有比最初庙算时翻两倍就算这些统兵大将有心了,
至于公孙瓒要的五千万钱,以一场战争来了也算得了什么,这么一点钱刘宏又怎么给不起?
只所以没有立刻拨付,主要是对护乌桓校尉公孙瓒此人,作为皇帝的刘宏自认还是比较了解的,
公孙瓒此将用兵一向急如火,狂飙猛进,善用骑兵,千里驱敌,但每次出兵耗费的钱粮物资那都是翻倍增加,浪费严重。
公孙瓒此人从来都是军费钱粮有多少花多少,只有多的没有少的时候,军费到最后只有增加多少的问题!
五千万能让公孙瓒支持到今年年底,期间不再问朝廷,问自己要钱,刘宏就很满意了,
刘宏对刘辨有些失望,这个从小就完全不像自己的大儿子,是真的没有继承自己理财经商上的天赋,
怎么能轻信别人,下面说多少钱就多少钱,这怎么行?
难道不知为支撑朝廷各项用度,军费开支,朕连三公之位都拿来卖了,还不敢卖贵,怕没人买,只能亏本卖,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这朝廷,天下的烂摊子还得朕来收拾,刘宏随即看向了独坐一席的尚书令卢植道,“尚书令,以为如何?”
卢植一听这话,立刻起身出列,把早就和皇帝商量好的省钱又把事办好的计划说出来,
“陛下,臣以为可令护乌桓校尉公孙瓒兼任北平太守,招幕义从为军,这样朝廷只需拨付二千万文铜钱,十万石粮食……就足以应付!”
刘宏满意的点点头,给公孙瓒一个北平太守让他招义从为军,以北平郡钱粮养兵,这就是他能想出来填补军费空缺的好办法,
东汉行的都是募兵制,这使得从东汉立朝开始一直到现在,朝廷总兵力从来都没有超出三十万人,经常都只有二十万左右。
当然别看只有这二十多万人,但都是精兵强将,“一汉当五胡”就是在这个时候,
凭这二十多万精兵强将东汉在这东亚大陆横行了两百年,但毕竟汉廷统治的地域太大,边疆又多有不靖,二十多万兵力自然是远远不够,
所以东汉……不,从西汉武帝以来朝廷一直都有招募义从为军的传统,
无他,招募义从从军对朝廷实在是太划算了,首先给的钱少,抚恤也等于无,
最主要战后义从军解散就完,朝廷不用背负战后养军之费用,除了立军功的义从需要格外赏赐,转正给个官外,朝廷就不用另外付出什么,太划算了!
当然抽调外族蕃骑胡兵从军更划算,不需要抚恤,又不需要战后格外的赏赐官职,直接打发他们回本族就行,
西凉军二十万兵力就是这样,朝廷经制之汉军不过六万,其余都是由外族蕃骑胡兵组成,
朝廷只管这些蕃骑胡兵吃饭就行,最多打胜了从战利品中给这些蕃骑胡兵们发点赏赐。
因为有这些不发钱几乎免费的自带装备蕃骑胡兵,东汉朝庭才能以养二十多万兵的情况下支撑住这么大的地盘。
不过幽州公孙瓒的情况特殊,现在大汉四边的外族基本上都反了,
而且公孙瓒对外族一向铁血强硬,杀戮无数,幽州边塞外诸族都不喜公孙瓒,所以免费好用的蕃骑胡兵就不用想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招给钱少的汉人义从参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