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对策2!第1/2段
卢植看着全盘否定自己和陛下绞尽脑汁商量出来,在这种天下各处都需要钱粮兵马平叛的情况下唯一能挽回恶劣局势的对策。
卢植也不想这样放权于地方,可是真没办法!
就算把陛下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卖官鬻爵所得的钱财,全部一文不少拿出来,朝廷也不可能满足各地将领奏章上所要求的钱粮物资,
现在天下各处都乱成一团,朝廷最理智的做法,只能是优先满足西凉战场所需,
毕竟西凉叛军可是朝廷大患,稍一疏忽就有能力席卷关中,重创汉室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除西凉外其余各处战场,朝廷只能尽量少拨付钱粮的同时,又要尽可能想办法不让当地局势失控,
在皇帝提出让公孙瓒兼任北平太守,自筹经费以节省朝廷开支的办法时,
卢植是同意的,现在己经顾不得未来会怎么样,先把眼前这困局应付过去再说。
不过现在依大皇子刘辨之策来施行,那困扰幽,冀,并三州,包括河内,河东两郡的困局,今年之内就可大部解决,
明,后两年时间西凉可大致平定,卢植没有想平定西凉会遇到什么波折,不顺利的地方,
因为按照大皇子的计策,对西凉叛军用兵至少30万以上兵马,而且其中的主力部队,还是幽,并,关中,西凉这些历代都出精兵强将之地组成的军队,
这样的三十万汉军在这片大陆上,卢植真想不到有什么军队,国家可以挡住汉军的兵锋!
西凉必平,关中自然无忧,边疆无事,朝廷可从容抽调平定西凉后的北地悍卒出虎牢,再次平定混乱的关东各州,再兴大汉!
“大殿下,有天纵之才,皇者之姿!”
这就是包括卢植在内所有希望大汉再次中兴朝臣们的心声。
如果说先前刘辨只是展露头角,让别人第一次知道刘辨不但有才,还有足够的雄心抱负。
那么现在这番策略,让所有人都知道,只能按照他的计策来,平定西凉是切实可行,
大皇子要先定幽并,再安关中,后平西凉的雄心就是在告诉天下人,他已经准备好了,
朝廷诸事,天下杂乱,家事,国事,作为皇帝嫡子的他都能够担负起这些重任,作为汉王朝嫡皇长子他并不缺解决这些难事的谋略,
他有足够的雄才大略,有那个气魄,有那个有能力把他的雄心壮志,在这大汉万里江山上纵横捭阖。
所有人都明白,大皇子不是来踩着袁术扬名的,而来告诉天下人,他在,大汉就还有希望!大汉不会亡!
刘虞,公孙度,在卢植看来也是合适的人选,不过这两人又有各自麻烦之处,
特别是刘虞原在幽州任刺史之时就已经名满塞外,只不过当时不管朝廷还是幽州地方官吏都觉得刘虞对塞外诸族太过友善!
刘虞在任幽州刺史时,竟然要求汉家商队对塞外诸族买卖要公平,不能欺诈,不能以次充好,
这就过份了,能跑塞外来作生意的商队都是上面有人才敢跑这条线。
刘虞竟然要求对塞外诸族买卖要公平,这不是拿大家的钱来买塞外诸夷欢心吗?
大汉四百年就没有这样当官的,竟然不偏向汉商!
而且刘虞还不是说说就算,他还真的处理了十几个商人,谁的面子也没卖,
如此一来,塞外各族到是高兴,对刘虞也信服,认为刘虞是汉朝少有真正对他们好,对他们公平,愿意听他们的诉求,不偏袒汉人奸商的好官。
&em;特别是刘虞原在幽州任刺史之时就已经名满塞外,只不过当时不管朝廷还是幽州地方官吏都觉得刘虞对塞外诸族太过友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