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但有封侯意,梦回狼烟起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好儿郎,好儿郎,快快长大,去寻粮!

  稻黍稷,苦荞椿,采蕨归来,喂阿娘!

  苦儿郎,苦儿郎,跑了司马,来了狼!

  西有凉,南有梁,胡儿北下,两脚羊!

  三川土,岂能望,帝慕少康,祚难长!”

  西秦故郡,塬土道上,旌旗猎猎,一队上千人的兵卒,正行军而过,狭长的陇道上,密密麻麻排列着的玄色束甲兵卒,宛若一条长龙,蜿蜿蜒蜒。

  马蹄声急,不时有骑士打马来回,巡查队伍,严防士卒掉队、劫掠,祸乱百姓。

  沿道两旁的老百姓,早早看了,便避的远远的,甚至不敢张望,怕被抓了去做壮丁。

  只有二三小儿亡赖,不知畏惧,挎着提篮,依旧蹦跳在路两旁的田野中,一边哼唱着歌谣,一边挖着苦菜,以充饥粮。

  小儿辈嗓音清脆嘹亮,歌谣清晰的传遍塬野。

  此刻整片塬野上,除了急促的行军脚步声,就数那稚嫩甜脆的歌谣声最是引人。

  远处顾不及收拎自家儿孙的百姓,此刻暗暗着急,生怕那路过的军爷听了不快,找自家小儿麻烦,还得连累邻里乡亲。

  有心上前把孩童拎回来,可又畏惧这过路军汉,踌躇间不敢上前,只能急的拍股跺脚。

  长长的队伍中央,前后骑兵拥簇的大旗之下,一年轻的将军鲜衣怒马,听了那风声中传来的童谣,表情微蹙,旋即又舒展而开,轻轻一笑。

  旁边的五百主自然也听到了,又见军候神情似有不渝,看向了那年轻的将军,问道:“军候,此间小儿所和童谣,大有不妥!”

  年轻军候马上转头道:“哦?有何不妥?”

  五百主一时错愕,不知军候心中是何用意,他却不信军候听不出来。

  不过还是顺着答道:“反意昭昭!”

  那年轻军候微微愣神,看向五百主道:“缘何此说?”

  五百主愈发觉得自己可能意会错了军候的意思,可此时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道:“闻那小儿所和童谣之中,有胡儿、豺狼之言,须知吾主便是以胡族之身问鼎大宝,说胡岂非意指吾主呼?

  且那童谣之中的‘帝’字......乃是司马氏,原是这汉地江山之主,有慕司马北归之意,焉不有反意邪!”

  年轻军候听了爽朗一笑,手中马鞭轻轻指了指五百主,嗤笑道:“如你所言,那司马一姓都已南渡快百年了,这北地的江山难不成还姓司马不成?

  且不提这数十年中北地的江山都换了几家姓了,便是这二三小儿,难不成还受过司马氏的惠顾,心所向之不成?”

  言罢又是一笑。

  那五百主似还有言道:“可吾主毕竟是氐族......”

  年轻军候轻轻摇首道:“彘徒啊,以吾主之宏才壮志,岂会限于一族一姓之间,又岂会将二三小儿之言放在心上?全且当做一乐吧!”

  说罢也不再谈及此事,只向身边另一人道:“传令,加快行军,务必在天黑之前与前锋汇合!”

  只是谁也没去注意,黄土道上,一手执旗番的道人背身而去,行走间还轻摇着三清铃,悦悦于耳,渐行渐远......

  五百主见军候拍板此事,此刻又值行军途中,纵他再有其他心思,也只能按捺下来,打马跟了上去。

  崔庚回望一眼田间哼唱的孩童,心道:“天真无邪!”

  方才与五百主所言,确实是他有意岔开,就几个小二哼唱的童谣,若真是追究起来,孩童无知无畏,可家中父母就要担‘不教’之责了,戴枷罚资,牢狱之灾却是免不了的,若不幸传入中枢,雷霆震怒,便是杀头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就像他不欲深究,此事便也罢了。

  只是希望他日莫要被那些在意的人听了去吧,如今他身有将令,却也不好离队去提醒那些人。

  他之所以不理会此事,倒不是因是孩童所唱,而心软,只是细细听来,这童谣却又不无几分道理,只是不知所作者谁。

  他虽然身仕大赢,可说到底还是汉家血统,仅是短短的几十年光景,北地汉民便十不存一,为何?盖因在那些高高在上的五族眼中,汉民,两脚羊尔!

  加之北下异族、各方豪强连年征战,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偏那司马氏龟缩一隅,不意北征,若非如此,堂堂清河崔氏,北地数一数二的高门士族,又岂会低身仕贼。

  徒呼奈何!

  崔庚甩开纷争杂念,继续催促士卒加快行军赶路,以防失期。

  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呢,他眼下只想着能辅一代明君,尽快结束这乱世纷争。

 &emsp的,若不幸传入中枢,雷霆震怒,便是杀头也不是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