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小学的记忆第1/1段
又过了几个春夏,门前的石子路慢慢变成了沥青路。外公的脸上多出了几分沧桑,外婆的头发愈加的花白。我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上学的路太远太远了。我那个小小的身躯,仿佛每天只有奔跑,才能顺利完成每天的求学历程。
报名的那一天,天气很糟糕,下着雨,那种带着寒气的雨。外公牵着我的手,带着我,一步一步地往学校走去。去学校的途中,又遇到“好事者”对我说
“上学报名的孩子需要用绳子把鼻子牵起来,就像牛棚里面的牛,如果你不听话,老师就会牵着你的鼻子”。
我张皇失措,哇哇哭了起来。开始想逃避上学,想逃离那个可怕的地方。不知道我闹了多久,哭了多久,也不知道外公给我买了什么零食,最后的我,还是去了学校。
那时候,受限于当地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很多人是没有机会上幼儿园的。所以在上一年级之前,我们都会上学前班。关于学前班的记忆,我几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我忘记了老师,也忘记了同学。学前班给我唯一的回忆就是我在最后一排。上课的时候憋不住尿,和后排的几个男生一起拿着瓶子在撒尿。
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从平房搬到楼房。教我们的老师是一个身材矮小,微胖,戴着眼镜的中年女人,皮肤白皙,和村里其他干农活的妇女有明显的区别。她是知识青年下乡,遇到了自己的老公,嫁到当地。没过几年丈夫死了,自己就留下来教书。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她,她也是唯一一个在我心里痛恨的老师,她对我幼小心灵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一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天,考完试。全班的同学都很开心。都在教室里面大喊大叫,有的人跳起来,有的人放声高歌,有的人吹起来口哨。我在后面也不自觉地跟着他们一起叫唤。过了几分钟,一个身材矮小,满脸怒气的女人冲进来,巡视四周后,给了我几巴掌。
我眼中强忍泪水,没哭也没闹,心中憋着怒火,怒视徐老师问道
为什么只打我一个?
敏感而自卑的心让我想的太多,一个班级那么多的人,只打我一个人,我怎么能不知道缘由。一个同学家境殷实,和老师是邻居。这个同学是这件事中叫喊的最凶的,也是第一个起哄的。可他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
村子很小,有谁能不知道我的故事呢?我姓胡,我外公也姓胡。背后的故事谁都能说上两句,这就是只有我挨打的原因。
三四年纪的时候,换了一个脾气更坏的班主任,当时因为我和女同学产生矛盾。他对我进行罚跪,并用竹竿敲打我的背。这件事对比上一次的巴掌,我是比较释怀的。一是我做错在先,惹了女同学生气。二是老师虽然严格,但是他人也很好。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都是一学期比一学期少。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他们中除了极少部分是由于学费等原因辍学的。大部分同学都是被自己父母带到了身边。在经济发展环境下,产生了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作留守儿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繁华经济对很多的内陆地区的年轻人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他们怀揣梦想,背井离乡,试图在外乡打开一片自己的新天地。随着他们在城市扎住脚,慢慢的都把自己孩子接到身边。何为康、叶群、张静、王庆……这一个个名字慢慢的淡出我的视线,这些人,一别就是一辈子,我们再也不会相见。
上学的那几年,天亮就起床,早上吃着齁咸齁咸的蛋炒饭,然后背着那个丑陋的不能再丑陋的书包,等待着其他同学的到来。我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我们一边捉迷藏,一边赶路,一路上欢乐不断。下午放学了,又三三两两的回家,从天蒙蒙亮的时候出发,到天黑时才能回家。就这样,这条路,我走了四五年,春夏秋冬与我相伴,日月星辰照我前程。
五年后,我也离开了这个学校。再也不看到你们的样子。人这一生,总是随处飘荡,就像蒲公英一样,漫无目的,风让你在哪儿停下,你就在哪儿停下,半点不由你。
这五年,相对于那空白时代,我还是保留着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小伙伴在村里偷鸡摸狗,在山上捉迷藏,采野果,在河里逮鱼摸虾,在女同学面前耍酷。这一切,单纯且美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