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请旨第1/2段
李渊出身于贵族,起兵以来,打仗的事情完全交给了自己的几个儿子,李渊认为当皇帝的主要工作就是平衡一下各方面的关系,用不着事事亲历亲为,享受生活更重要,所以从他当上皇帝开始,唐朝的朝会改为一月仅两朝,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接见群臣,谓之朔望朝。而且由于李渊的出身,他从心眼里瞧不起那些出身贫寒的官宦,他重用的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出身一定要高贵。比如裴寂,虽然不学无术,打仗屡战屡败,但是靠着自己的出身和当初资助李渊的从龙之功,却能一直高居庙堂。不仅如此,李渊极其护短,他宠爱的嫔妃个个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人在长安城内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无人敢管,民愤极大。
燕无心在没有成为李世民之前,对此看得一清二楚,这也是为什么燕无心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这边与太子为敌的根本原因。李渊已经老了,但李世民还年轻,按照李世民的品行,只要他能够荣登大位,实乃天下百姓之福。当然现在这个责任落在了自己的肩上,那就拼尽全力地斗一斗吧。
经过一夜沉思熟虑,李世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尽量拉拢朝堂中出身不好的重臣,第一个要拉拢的人就是上柱国、右武卫将军,彭国公王君廓。江湖出身的王君廓显然抱错了大腿,因为李建成跟李渊一样,其人懒政好色,任人唯亲,王君廓这样的出身只可能被利用,不可能被重用。好啊,既然你不重用王君廓,我来。
李世民早早起床,简单梳洗后,准备骑马去大兴宫,发现门外停着长孙无垢的马车,看来长孙无垢生气归生气,该办的事情还是照样办。李世民经过昨夜思想上的洗礼之后,王霸之气更盛,朝长孙无垢点点头,然后骑上马带着侍卫飞奔而去。
长孙无垢知道昨晚自己有点任性了,早早起来等着李世民一起乘马车入宫的本意是向李世民示好,没想到李世民竟然视而不见,绝尘而去。长孙无垢愤怒地在马车里踢了一脚,车夫误会以为这是在催促自己赶紧走,于是大喝一声:“驾!”
李世民赶到大兴殿前的时候,大臣们还是三三俩俩扎堆在闲聊。这也是李渊定下的规矩,上朝可以比规定的时间晚一刻。总之,由于李渊的懒散,大臣们也都比较懒散,如果不是极其重大的决策,坚决、肯定不麻烦李渊,上朝也就是走走过场。
终于等到上朝了,大臣们陆陆续续走进大兴殿,跪坐在地等待李渊。李世民坐在李建成的下手,对面坐的是左仆射裴寂。
又过一刻,李渊在太监的搀扶下姗姗来迟,大臣们行过礼,刚坐下,御前太监就高呼:“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心想这朝堂现在真成了庙堂了,大臣们进来就为了拜一拜,什么公务都不想麻烦上面那位了吗?
“臣有事启奏。”李世民只能站出来。
“皇儿有何事?”李渊终于开了金口。
“儿臣请父皇下旨,讨伐郑国。”
李渊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敲击了几下,问道:“皇儿可有必胜的把握?”
李世民很坚定地回答道:“不灭王世充,誓不收兵!”
李渊沉思了一会,说道:“这王世充作为前朝东都守将,在东都驻守多年,兵强马壮,又与河北窦建德交好,皇儿可知此战如果失败的后果是什么?如果窦建德趁机出兵夹击我大唐,则我大唐危已。都说说吧,你们怎么看?”
其他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言语,只有裴寂在李建成眼神的暗示下走出来说道:“臣以为此战不可操之过急。如今我大唐立国不过三年,人心未稳,国库空虚,实无力轻启战端。”
李建成马上也附合道:“臣附议。”
李建成不想打洛阳吗?当然想,李建成是太子,李渊的接班人,打下的国土面积越大以后的利益越多。但是李建成和他的谋士们一致认为,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对付李世民而不是开疆扩土,打仗我不行,拖后腿我还不行吗?所以在得到了李世民已经把洛阳的商铺提前卖出的消息后,李建成认为机会来了,只要这次不让李世民出兵,李世民在河东的名声也就彻底臭了。国事算个屁,攘外必先安内。
但作为李渊本人,其实是很想打洛阳的,自己说起来虽然是个皇帝,但是地盘小得很,整个唐朝初期的面积也就相当于前朝的几个上上州不灭王世充,誓不收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