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双水村一景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陈昭没有让少平进山,除了因为少平需要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之外,他还知道,二叔玉亭很快就会献上助攻,让少平在村学校里当老师。</p>

<p>原来和少平同班同学的润生高中毕业回家以后,也没有进山劳动。</p>

<p>润生从小娇生惯养,平时连一回水也不担,更不要说整天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了。</p>

<p>田福堂也舍不得让孩子受那罪。</p>

<p>毕竟他是大队支书,不在乎那点工分——那点工分才值几个钱。</p>

<p>关键是政策规定,不经过两年以上的劳动锻炼,没资格推荐出去工作或上学。连京城大领导的娃娃都要到农村来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田福堂的儿子也就没办法给他安排一个公差,就是有门路也不行。</p>

<p>田福堂正为这事发愁的时候,他的主要助手孙玉亭给他送上了助攻。</p>

<p>玉亭建议,让润生教书。</p>

<p>而且就在本村教。</p>

<p>虽然本村两个老师的名额已经满了,但聪明的玉亭想出了好办法,响应政策号召,村里办一个初中班。</p>

<p>这样就能增加老师名额了,田福堂的娃娃田润生就可以在学校里当老师了。</p>

<p>田福堂也是聪明人,立马投桃报李,认为可以增加两个老师。</p>

<p>既然一个名额给田润生了,另一个当然得给玉亭的侄子孙少平了。</p>

<p>因为按文件规定,农村当教师也算劳动锻炼,到时门外有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他们的娃娃就能符合推荐条件了……</p>

<p>两人达成协议,孙玉亭就按照流程办理这件事。</p>

<p>毕竟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田书记的儿子当老师,他田福堂得避嫌。</p>

<p>而玉亭身为贫管会主任,出面张罗这件事,合理合规,再合适也没有了。</p>

<p>贫管会很快通过这个提议,村委会也全票通过。</p>

<p>主要是福堂和玉亭同意了,金俊山不好意思反对,田海民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另一个村委会成员金俊武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p>

<p>很快,孙家收到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高兴。</p>

<p>对于少平来说,当老师有切切实实的好处。</p>

<p>虽然大哥支持他继续读书,迎接高考。</p>

<p>他也有这个心思。</p>

<p>但恢复高考这件事,毕竟是大哥一个人判断的,谁知道天上的哪片云会下雨?</p>

<p>如果这两年一直不恢复高考,他总不能一年有一年的窝在窑洞里念书,吃白食吧?</p>

<p>时间久了,嫂子会不高兴的。</p>

<p>爸爸妈妈也会有意见。</p>

<p>而当老师,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学习,另外,他不仅能顶一个全劳力挣工分,一年还有七十二元的补助费,不再是白吃白喝。</p>

<p>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农村男子汉,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工作了。</p>

<p>玉亭告诉完这个消息,心安理得的吃了一顿午饭,一口气吞了五个雪白大馒头,打着饱嗝走出了大哥的院门。</p>

<p></p>

<p>孙玉厚坐在床炕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叹道:“玉亭在大队当干部这么多年了,头一回给咱们帮这么大的 /> <p>时间久了,嫂子会不高兴的。</p>

<p>爸爸妈妈也会有意见。</p>

<p>而当老师,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学习,另外,他不仅能顶一个全劳力挣工分,一年还有七十二元的补助费,不再是白吃白喝。</p>

<p>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农村男子汉,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工作了。</p>

<p>玉亭告诉完这个消息,心安理得的吃了一顿午饭,一口气吞了五个雪白大馒头,打着饱嗝走出了大哥的院门。</p>

<p></p>

<p>孙玉厚坐在床炕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叹道:“玉亭在大队当干部这么多年了,头一回给咱们帮这么大的忙。看来,家里有个人在大队负责,还顶事哩!”</p>

<p>陈昭笑了笑:“爸,你就知足吧,二爸一心都扑在公事上,因公废私也是正理。”</p>

<p>“哼!我看他是一心扑在田福堂身上。”孙玉厚笑骂了一句,也不为己甚。</p>

<p>田福堂是村支书,双水村的头把交椅,孙玉厚在大队里工作,不扑在田福堂身上,难道还扑在金俊山身上?</p>

<p>陈昭点点头,也没多说,而是转头对少平说道:“少平,你以后去学校教书,孩子们的功课不能拉下,但也不能拉下你自己的功课。”</p>

<p>少平点点头,道:“大哥,我理会的。”</p>

<p>陈昭接着道:“二爸举荐你去教初中班,很可能是田支书为了让润生有点事做,不用进山劳动,顺势拉拢的二叔,实际上咱们村里小学一年也毕业不了几个娃娃,这初中班最多举办三年……”</p>

<p>陈昭其实也不在乎少平那几个工分和补助款,如今他比田福堂家还阔绰,养得起少平做脱产的学习娃。</p>

<p>反正他知道今年就会恢复高考,少平最多在家里待十来个月。</p>

<p>只要这十来个月努力了,以少平的资质和自己的教授能力,他肯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p>

<p>他只是本能的反感某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家娃娃腾挪地方的做法。</p>

<p>哪怕是自家受益也不爽。</p>

<p>但是却也米有阻止。</p>

<p>这大概就是双标吧!</p>

<p>秀莲说道:“你不是说快恢复高考了吗?到时候少平早就去去大学里念书了。”</p>

<p>“说得对。”陈昭笑道:“这事贫管会通过了,村委会也肯定能通过,我一个农民又能多说什么?少平,初中班也得春季开学之后才行,你还是和往常一样,好好在你窑洞里复习功课,以后开学了,除非晚上队里开会,否则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我都得辅导你学习一两个小时,你白天上课,晚上当学生,得付出两倍努力才行,知道不?”</p>

<p>少平点点头,心里十分高兴。</p>

<p>白天晚上的努力,他不觉得苦。</p>

<p>反而觉得很充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