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他孙玉厚没那本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黄原师专虽然主要培养老师,也负责将里面的高官子弟送到省里大单位的大专类院校,但是也有中专性质的教育机制,比如财务会计、机械类专业。</p>

<p>这些专业毕业后一般分配农机站……</p>

<p>陈昭需要的委培生,只需要培训一年时间,让这帮人早点回双水村工作。</p>

<p>所以,当陈昭回到村里,将这件事通报之后,整个原西县都炸锅了。</p>

<p>虽说是委培生,虽说是中专,但是还是有莫大的吸引力的。</p>

<p>谁不想接受更好的教育?</p>

<p>谁不想到工厂上班?</p>

<p>谁不想有机会更进一步?</p>

<p>所以瞬间有许多年轻人挤破了头来双水村报名。</p>

<p>但是双水村也不会来者皆收。</p>

<p>送礼也不行!</p>

<p>还是必须经过一番考核。</p>

<p>双水村的年轻人,必须通过五年级考试,而外边的年轻人,必须通过初中考试。</p>

<p>而且必须签订保证书,上完学后到双水村工作五年云云……</p>

<p>于是经过一番考核,选中了十五个双水村的,十五个外村的,凑够了三十个名额,去了黄原师专读书。</p>

<p>少了十五个干活的年轻人,陈昭又跑到县城,聘请了一些刚被子女提前顶班的骨干工人。</p>

<p>因为他们工龄长,技术好,所以来到双水村工作后,干的比那些年轻人还要好。</p>

<p>将这些工作理清楚后,时间已经进入八月份,陈昭又去了一趟省城,从乔伯年那里拿到了几个大专的委培名额。</p>

<p>第一批名额落到金强和金二锤两人身上。</p>

<p>金二锤今年光荣退伍,鉴于他为国立功,村里直接将他招入厂子,同时给他一个大专委培生的名额。</p>

<p>这一下把前大地主金光亮激动的,送了一大坛子蜂蜜给村里。</p>

<p>八二年的六月十日,陈昭一大早就去村委请了假。</p>

<p>这一天是孙玉厚承包的田地里面的麦子成熟了,需要收割。</p>

<p>孙玉厚承包的这一百多亩地虽然基本上连在一起,家里也有各种机械,但也不是孙玉厚一个老汉能处理掉的。</p>

<p>陈昭作为家中长子,当然得专门请假,给老爷子当免费苦力。</p>

<p>村支书请假,大家当然得支持。</p>

<p>金俊武笑嘻嘻的说道:“少安书记,你估计玉厚叔承包的这一百亩麦田,能收多少粮食?能不能过黄河?”</p>

<p>旁边的田海民笑着说道:‘那还是用说?玉厚叔去年产粮五万两千斤,已经是咱们原西县的头号种粮大户了,今年肯定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被说过黄河了,我看基本上能超长江。’</p>

<p>七十年代有个要求,亩产八百斤过长江,亩产六百斤过黄河。也就是说长江中下游地区亩产只有八百斤,黄河流域只有六百斤,全国大多数地方比这个亩产低。</p>

<p>黄原虽然距离黄河很近,但是双水村的田地最多只能浇灌东拉河的水。</p>

<p>这在几年前,最多只能亩产五百斤。</p>

<p>当初田福堂一心想着炸掉神仙山和庙坪山,在哭咽河上游建一条米粮川,他的目标也不过是“过黄河”而已。</p>

<p>陈昭笑着说道:“托大伙吉言,等收割晾晒完,请大家一起见证,好好地称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像海民那样说大户了,今年肯定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被说过黄河了,我看基本上能超长江。’</p>

<p>七十年代有个要求,亩产八百斤过长江,亩产六百斤过黄河。也就是说长江中下游地区亩产只有八百斤,黄河流域只有六百斤,全国大多数地方比这个亩产低。</p>

<p>黄原虽然距离黄河很近,但是双水村的田地最多只能浇灌东拉河的水。</p>

<p>这在几年前,最多只能亩产五百斤。</p>

<p>当初田福堂一心想着炸掉神仙山和庙坪山,在哭咽河上游建一条米粮川,他的目标也不过是“过黄河”而已。</p>

<p>陈昭笑着说道:“托大伙吉言,等收割晾晒完,请大家一起见证,好好地称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像海民那样说的,更是一层楼!”</p>

<p>大家一起笑了。</p>

<p>这次收割麦子,就算有机械,加上孙玉厚和陈昭两个劳力,那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p>

<p>所以陈昭老早就将附近村子里请来十几个老少爷们来帮忙。</p>

<p>要知道这可是双水村的村支书他爸承包的土地,被请得到人都十分荣幸,踊跃来帮忙。</p>

<p>虽说少安书记立身很正,但也不会亏待大家伙,什么化肥、糖果之类的不会少的。</p>

<p>所以田地里一片忙碌,大家伙情绪高昂,一边操作着机器,一边有说有笑。</p>

<p>远处公路上驶来一辆客车,停在路边,下来两个人,都穿着干净的衣服,昂首挺胸,左右顾盼,一副骄傲的样子。</p>

<p>正式双水村的神汉刘玉升和他的开山大弟子田平娃。</p>

<p>师徒俩刚从北方一家著名的寺庙回来,那家寺庙以搞封建迷信为主,听说刘玉升在这一带打开了名声,所以任命他为这一代的头领,负责收缴为神鬼许下口愿的老百姓的布施。</p>

<p>有了这个招牌,刘玉生不仅可以收敛更多的钱财,还能提高自己的威望!</p>

<p>哼哼!</p>

<p>田福军有什么了不起的?孙少安有什么了不起的?</p>

<p>我刘玉升才最受村民尊敬!</p>

<p>因为我是活半仙!</p>

<p>此时的刘玉升可谓是踌躇满志。</p>

<p>他一抬头,正看见不远处的田地里,一群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p>

<p>“哼!”刘玉升冷冷一笑,说道:‘他们在干什么?’</p>

<p>徒弟田平娃看了看,笑道:“是玉厚叔在收麦子,这部,少安书记领着一群人干活呢。”</p>

<p></p>

<p>“收麦子?要我说孙玉厚就是享不了清福,到这个年龄了,儿子这么出息了,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你说是不是傻?”</p>

<p>刘玉升冷冷的说道。</p>

<p>田平娃微微弓腰,笑嘻嘻的点头说:“师父说的是,我听说玉厚叔想着种地种出名堂来,争取过长江。”</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