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放贼访贼建奇功 截道借道留义僧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六姑娘一听,当即变了脸色道:“这么说,你们是宁愿到温州帮助官军,却不愿帮助我们了?!”

  月空正色道:“贫僧的意思是:你们为什么放着好百姓不做,非要做山贼呢?”

  六姑娘冷笑一声道:“禅师处身方外,倒说得轻松,如果能平平安安做个好百姓,谁又愿亡命山林呢?”

  月空听她口气,既惨然又愤恨,揣测她们必有什么血泪委屈,遂又温颜温语道:“姑娘,莫非你们有什么为难之处?如果信得过贫僧,不妨就在这里倒一倒,只要你们愿意下山为民,多大的难处,我们都愿意帮一把!”

  “哟——还真是遇着活佛活菩萨了!”六姑娘讽刺地一笑,又冷冷道,“禅师果真愿帮我们大忙?”

  “出家人不打妄语!”

  “那好!禅师就帮俺杀尽处州卫的官军!”六姑娘直盯着月空愤愤道。

  月空一震,峻了脸色道:“你这不是要我少林僧兵跟你们一起反叛朝廷吗?”

  “不!禅师你弄错了!”六姑娘突然亢声道,“不是我们要反叛朝廷,是我们要报仇,要杀出一条活路来!”她突然嘶了声,头朝旁边的亲随一摆,沙着嗓子又道:“小英,你来告诉他!”

  那个叫小英的也画了鬼妆,辨不出真面目,只是身材比六姑娘明显瘦小。她向月空一合什,带着嫩芽儿似泪腔道:“禅师身处中原,又在空门,哪里知道我们苦处——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倭寇犯俺处州(府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丽水市),处州卫官军一战即溃,倭寇烧杀而去后,官军才乘胜追击似地吆吆喝喝转回来。他们没擒住一个倭寇,却将我们劫后余生、刚刚回村的父兄子弟抓了许多,诬为通倭乱贼,悉数斩杀,掩盖败绩,冒请战功。后来,我们这些痛失亲人的姐妹们一起到处州,鸣冤告状。巡抚朱纨朱大人清正严明,立即命人逮了处州卫指挥使吴金佑、指挥同知张希彦、指挥佥事姚夏等数贼。可是,还没等朱大人为我们报仇雪恨,他竟遭诬陷自杀了……”痛诉未尽,周围女山贼的哀哀哭声已淹没了她的声音。

  月空亦是五内震动,手里紧攥的镔铁梅花棍不由阵阵颤抖。他真想怒吼一声,提棍打进处州卫,替六姑娘她们扫尽那些虎狼将军和官军。然而,他不是仗剑而行、随心所欲的江湖侠客,而是一个身负重任、抗倭保民的僧兵主将,在外敌当前、倭寇凶狂的今天,他是如何也不能答应六姑娘帮她们打官军的!可是,拒绝她之后又该怎么办呢?退一步绕道而行?任她们继续占山为贼?不妥!由她们继续与官军拼杀?不当!劝她们释怨下山?不可能!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

  突然背后传出激愤之声:“师兄,别犹豫了!我愿留下帮她们!”

  月空转脸看去,竟是月忠离了僧兵队伍,独自闯来。

  月忠是听小英说到他父亲朱纨被诬自杀时,忍不住满腔愤激闯出来的。

  月空亦知师弟受了刺激,怕他再来火上浇油,越发不好收场,遂微微沉了脸色道:“师弟!你怎么可以擅做主张——”

  不等他说完,月忠即瞪着烈焰熊熊的眼睛打断道:“师兄!她们并不是真正的山贼,而是被逼上山,怎么就帮不得?”

  六姑娘见僧兵中有人毛遂自荐,挺身而出,心中大喜,当即带泪一笑,翻身下马,走到月忠跟前,双手合什道:“多谢禅师侠肝义胆!请问禅师法号怎么称呼?”

  月忠报了自己法号,又道:“我们本是同病相怜,何必言谢呢?贫僧倒要感谢你们仗义执言,敢为家父说句公道话呢!”

  “怎么?你是大忠臣朱大人的——”六姑娘一惊,仔细打量着月忠道。

  月忠泪水一涌,背过脸去,哽咽着:“俺正是他老人家的不孝子!”

  “果然是忠良之后,刚直仗义!”六姑娘赞叹一句,向后做个手势又道:“请朱公子代朱大人受我等一拜!”倒身便行大礼。她周围的姊妹们也跟着呼啦跪倒一片。

  月忠连忙口称担当不起,一边扶起六姑娘,一边招呼众人起身。六姑娘又转身恳求月空,留下月忠帮她们练兵。

  眼前情景早将月空深深打动。内心深处,他也十分同情六姑娘她们。但要留一个僧人在这样的绿林女营中,他怕朝廷和佛门都不会允许。尤其月忠性如烈火,又与六姑娘遭遇相近,两人聚在一起,一旦同起义愤,便可能杀向官军,岂不是既害抗倭大计,又害少林僧兵和月忠、六姑娘她们吗?他一时犹豫不决,只得转脸瞟瞟宗诗、月清等人。

  宗诗、月清会意,赶紧过去解围。

  待二人靠近,月空忽然一个闪念,朝月清道:“师弟,我看,还是你——”他本意是月清武功高强,又性情稳重,万不得已,由他代替月忠留下。不料,月清却一笑道:“还是让月忠师弟留下吧!”

  月空惊异地看着月清,目光荡起一圈圈疑问的涟漪。月清回头看一下宗诗,又朝月忠微微点点头,对月空道:“师兄放心吧!堂主嘱托月忠师弟几句就是了!”转脸又向六姑娘道,“雨山禅师要单独跟月忠师弟说几句话,女施主不介意吧?”

  六姑娘见宗诗、月清二人也答应月忠留下,愈觉有了希望,连说无妨无妨,挥手让姐妹们闪开一条道,放宗诗、月忠二人到一边说话。

  月空见宗诗、月清一脸胸有成竹的样子,猜知他们已私下商量出了路数,只是暂时不便明言罢了,便由了他们,答应留下月忠。

  眼见是冰开雾散,少林僧兵及六姑娘众姐妹,俱是欣喜异常。

  一会儿,宗诗、月忠二人回来。众僧遂与月忠告别,向温州进发!

  走出一段山路后,月空才抖出疑团,问宗诗为什么不顾忌朝廷和佛门怪罪,答应留下月忠。

  宗诗道:“月忠留下教六姑娘她们练武,既可让我们顺利借道过山,又可劝她们暂与官军解和,不再自相仇杀,还可让她们在倭寇来犯时抗敌自保,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呀!我在林中跟月忠交待的,也正是这些意思,一旦六姑娘她们听了月忠相劝,练好武功后抗倭保家,便等于我们帮朝廷抚化一股巾帼绿林、练就了一支抗倭娘子军。见到实效后,朝廷和佛门都会谅解我们今日之举的!”

  “就怕朝廷不这样想啊!”月空轻轻感叹一声,又道,“即便如此,留下月清不是更稳妥吗?月忠性情急躁,又与六姑娘她们遭遇相近,一旦他和她同起义愤、共杀官军,岂不坏事?”

  宗诗一笑,解释道:“这本是月忠主动请缨,六姑娘特意相留的。我们若换人,会同时伤了二人的心。再说,月忠是忠臣之后,又有与六姑娘相近的遭遇,六姑娘对他既敬重有加又同病相怜,自然容易被他感化。说到同起义愤,实是不可避免;但要说到同杀官军,则是必然不会——月忠既能为抗倭亲手放了仇人,又怎么会再与六姑娘一道杀官军呢?”

  听这一番有理有据的议论,月空深感宗诗见识过人,知人善用。这才长舒一口气,下令快马加鞭,直趋温州。

  目送少林僧兵远去,六姑娘抽出腰间宝剑,向左边山头一挥,朝众姐妹道:“回火莲寨!”

  火莲寨!这名字倒挺有意思!月忠正回味琢磨寨名,忽觉耳边风生,借着眼角余光,只见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正朝自己颈项削来。

  而浙闽海防久隳,战船、哨船十存一二,漳泉巡检司弓兵,旧额二千五百余,仅存千人。倭剽掠,辄得志,益无所忌。

  ——《明史·朱纨传》

  肆焚掠,东南民,既苦倭,复苦兵矣!

  ——《明史·张经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