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安排孤女起争执 巧用僧兵坦心曲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俞大猷平静道:“传我军令,让押丝绸的军士小心谨慎就是了!”

  探子离去。汤克宽露出了笑脸,朝俞大猷一伸拇指道:“现在我算闹明白了!看来正如老卢所说,你真是一只善捉老鼠的老猫子啊!原来你是用丝绸做香饵,诱敌出巢,拆分贼势,让守险的倭奴更少啊!”

  俞大猷见他没了埋怨,脸上微带笑意,轻声道:“是时候了!”

  汤克宽忽又一拨浪脑袋,疑惑道:“不对呀!乍浦倭寇总共五百来人,却派出大半行劫,不顾巢穴了?这是贪嘴不要命啊!”

  俞大猷道:“人家既急着要走,我们不备些盘缠相送,岂非太不够意思了!”

  卢镗轻轻点着头,笑眯眯道:“老俞又教咱一招,为大将,不仅要善于用兵,还要善于用财啊!”

  俞大猷摆摆手:“各位有高帽子,还是以后再给我戴吧!现在,我们还是先打倭奴吧!”转脸向宗诗道:“雨山禅师,还得麻烦你们僧兵再打一次前锋。你率所部七十名僧兵飞舟赶赴乍浦,然后,弃舟登岸,直扑乍浦港东的九龙山。倭寇只有此处险要可守。你们攻到山顶,插上官军旗帜,擂鼓一通,即下山到乍浦港与大军会合,然后,我会另有交待。”

  宗诗领命而去。

  汤克宽急得大叫:“老俞啊!乍浦还有二百多倭奴,那可是僧兵三倍呀!人家又是据险而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力又增数倍呀!仅派七十名僧兵打前锋,怕是仰仗僧兵太过,反害了僧兵啊!”他与僧兵相处最早最久,所以,情感颇深、爱怜有加。

  俞大猷示意他别慌,接着又令卢镗率所部官军,紧随僧兵之后,大声鼓噪而进,但只进到山脚下便即停住,然后从山北西绕向南,到乍浦港与大军会合。

  “老俞呀!这只喊不打的轻松仗,俺老卢还是第一回碰上啊!不过,这种美差以后可别多派!俺老卢打仗,可从来不是孬种!”卢镗也觉有些纳闷,半真半假调笑几句,领命而去。

  汤克宽彻底晕了头、迷了向:“俞老兄啊!你这到底是啥路数啊!僧兵原就不足,你还不让官军上山援助?太玄了吧!一旦玩瞎,可不止毁了你一世将名!七十名僧兵!七十条好汉!那可都是千金不换的宝贝啊!葬送了他们,谁能担当得起呀!”言语间,眼角已噙着泪水。

  俞大猷重重地点点头,深情道:“汤老弟啊!我俞某与僧兵之缘之情,并不比老弟你浅呐!普从、宗擎二禅师已追随我多年;僧兵出山抗倭,也是我俞某奏请皇上下旨调来的,我能不珍惜吗?”他忽然背过身去,眨眨眼角的泪,平抑一下情绪,又低沉道,“想想僧兵到浙江才多少时日,便转战南北,纵横千里。但有僧兵处,先锋必是僧兵;但得将令出,僧兵便赴汤蹈火、一往无前。才几仗下来,僧兵便损失过半!我俞大猷也心疼啊!可谁教我们官军多不争气呢?要斩顽铁时,难惜钢锋优啊!再说了,爱而不用,娇而不使,徒把良材作花赏,亦非真爱啊!不过,老弟放心,这一次,我并不拿僧兵的性命穷拼滥赌!”

  侃侃一席话,倒尽俞大猷心底深情。

  汤克宽这才稍觉释然。

  “好了!天已大亮,我们也不能坐失战机!”俞大猷转回身,即命汤克宽率领所部直趋乍浦港,并要他一路大张旗鼓,造足声势。末了道:“我也要亲自率部,追击行劫丝绸船只的倭奴了!我们就此各去,只待乍浦港会师,再联舟扬帆出海,并肩逐浪王盘山!”

  二人遂分舟各行。

  宗诗率领僧兵奔赴九龙山下,隐身望去,见山高不过百丈,从乍浦港边沿海逶迤向东,仿佛一条巨鲸,歇在岸边,虽说不上险峻高大,但在这海边平原上,也显得岿然突兀。

  明知山上倭寇多于僧兵,宗诗决计尽量隐蔽攀登而上,然后再行突袭,打倭寇一个措手不及。幸好山坡上小树尚密,众僧兵借以掩身,偷偷向上摸爬。

  到了半山腰,尚未发现倭寇动静。宗诗怕倭寇伏兵以待,便从雪地里捡起一根小树枝,递到身旁一个僧兵手里,无声点点头。僧兵会意,也俯身捡起几根小树枝,就近递给几个僧兵,那些僧兵又把树枝递向其他人,由此传递开来。

  这是一道停止前进的暗令。因要偷袭,不能出声,金鼓等明令便不能用。而旗帜又为林木遮掩,也使用不便。所以,宗诗自创一套简便实用的暗令。即:见枝停;见石进;见雪散;见叶聚;见草退。

  宗诗向上仔细审视一番,发现这面山坡坡度较缓,既无沟壑险崖,又无回峰乱石,不宜藏兵。估计倭寇在此没有布置守卒或伏兵。便准备下令继续前进。

  他刚捡起一块石头,却乍听山下鼓声大作,一惊回头,见是大队官军亦进至山下,正擂鼓呐喊,似要大举攻山。看山下旗号,显然是卢镗一部官军。

  宗诗不知这是俞大猷将令,不由暗暗埋怨卢镗,一个久经沙场老将,怎么如此用兵?无奈,他既已经鸣鼓而动,僧兵也就无法隐身蔽形。于是,一把抛出石块,下令僧兵呐喊上冲。

  山上、山下立时喊杀一片。

  僧兵冲上山顶,才见几个倭寇勉强回头射来几箭,便匆匆向东南撤退下山。

  如此轻松夺下九龙山,大大出乎僧兵所料。宗诗命僧兵把大旗插上山顶,俯瞰山下,这才发现,卢镗所部已沿着山脚蜿蜿蜒蜒西绕南趋,似要围山而攻;而另一支打着“汤”字大旗的官军,则飞舟直趋乍浦港,似要截断倭寇的海上退路。山上山下,如此合围,谁敢自陷罗网?怪不得倭寇会不战而退,急从东南缺口下山入海呢!

  “真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宗诗联想孙子兵法中的高论,不由暗暗佩服俞大猷老将用兵,炉火纯青。

  乍浦港不攻而下,众倭寇匆忙入海,驾船逃往王盘山。

  俞大猷与各部很快会师乍浦港。此时,虽依然飞雪飘零,却并无风浪。乍浦港内扁舟列队、旌旗林立,虽无威武巨舰,却也舟排长龙、蔚为壮观。

  俞大猷站在码头上,望着逃出不远的倭船,朝汤克宽道:“这一回,我做前锋,你做中军主将,务必紧随这些倭奴‘向导’,一举收回王盘山诸岛!”

  汤克宽一愣,却争着由他担任前锋,推说自己不是指挥全军的料儿。

  俞大猷解释说,自己奉调来浙江之前,就在琼州(今海南岛)剿寇,已有多年海战经验。此次抗倭出海,尽是扁舟小船,器不如倭,处于劣势,必须在风浪未起之时,尽快夺岛登岸,因此,前锋尤其重要。前锋一败,则全军崩溃,尽葬大海。

  汤克宽自己少经海战,便不强争。

  只有宗诗眼瞅俞大猷,满面茫然,不知自己所率僧兵该如何出海。

  俞大猷显然看出他的心思,轻抚他的肩膀道:“你给我选的三十名僧兵,我已作了安排。至于你率的僧兵,此次不再打前锋,却依然是重任在肩啊!”

  宗诗心里没底,口气中带着隐忧道:“不知是什么重任?”

  “断后怎样?”

  “可我们身后,并无倭奴啊!”宗诗疑惑道。

  “断我官军后路!斩杀后退官军!”俞大猷终于说明意图。

  “斩杀官军?”宗诗大吃一惊,“还不如直接让我们杀倭奴呢!我们僧兵出征,可不是来杀官军的啊!”

  俞大猷道:“僧兵没经过海战,此时让你们杀倭奴,就等于让倭奴杀你们。而你们僧兵兵强艺精、素著威名,不仅威震敌胆,官军也人人服气。让你们督战于后,官军则慑于僧兵神技声威,不敢轻易后退。”见宗诗仍在迟疑,他又道,“再说,并不是唯有正面对敌、亲手杀敌才叫抗倭。捉内奸、斩退兵、探敌情、押粮草、医伤员、练士卒……但凡有益抗倭大计,便皆是抗倭,哪里只拘于临阵拼杀一途?以短搏长,唯知逞勇,尤不可取!”

  一言一语,句句在理。宗诗这才答应。

  俞大猷当即下令:官军舟船排成三个纵队,并舟齐进。少林僧兵的舟船则列成一个横队,殿后督阵。全军直指王盘山。末了,又摘下佩剑,递到宗诗手里,大声道:“官军有后退者,僧兵可直接斩于剑下!”

  宗诗待俞大猷说完,却面现难色道:“俞将军,我们僧兵多是不识水性的北方人,一旦风浪骤起,浪掀舟翻,僧兵该如何自救?”

  俞大猷哈哈一笑道:“放心吧!我已为你们督战船队准备了特别船只。”顺手一指岸边的一排小船,“去吧!你去一看便知!”

  宗诗一眼望去,并未发现什么特别之处,便立即辞别俞大猷,快步赶往泊着僧兵船只的小码头,想快些看看,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僧兵救命船。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猖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急……以致平湖、嘉兴、黄岩诸县焚掠殆尽……明王朝征调具有武技的特种兵,闻名天下的少林僧兵也奔赴江南。

  ——张国臣《少林文化学》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