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拒同门编纳道兵 遇险情反传军令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席话,入情入理。空明子回头看看师兄弟们,见他们一个个低头沉思,自己也凝眉沉吟起来。

  好一会儿,他抬起头,面带愧色道:“还是小山公见地深远!既是僧兵元帅印,我们还争他干什么?不过,我们十八兄弟却是真心抗倭,老佛兄能让我们随僧兵一同抗倭吗?”

  小山快意道:“各位道兄但能守得僧兵规矩,老衲亦是求之不得!”

  空明子愣了一下,迟疑道:“老佛兄是要我们也随僧规吗?”

  小山见他误解,解释道:“哪里哪里!依然是僧循僧规,道循道俗,只不过要同守军纪、共遵军法,各位道兄以为如何?”

  空明子等人这才尽绽笑脸,齐称愿受小山元帅军令节制。

  小山大喜,即将左营专门编为道营。然后,兴冲冲率众继续赶路。

  宗诗见小山片言解开两起纷争,又收道门的“嵩山十八剑”加入僧兵,共同抗倭,暗自佩服他佛量深阔、佛慧超群。

  月清却颇有些不解,闷闷深思一会儿朝小山道:“元帅,大鞋法兄乃是佛门弟子,你不纳入僧兵,却将道门弟子收入营中,将来,恐惹五台、桐柏僧兵不悦吧?他们会不会埋怨你胳膊肘往外扭,屈了自家向外家呀?”

  小山笑笑解释道:“你料的极是,佛门议论是免不了的。可是,在军言军,无论佛、道,但能守我军纪遵我军法,有助抗倭的,我们都该海纳百川。但若不守军纪,有碍我治军抗倭的,即便是同门弟子、一家父子,也是留不得的。俗世戏中《辕门斩子》唱的就是这个意思。再者,不留大鞋老法兄,也是念我佛慈悲嘛!留下他,他将来触了军法,岂不等于杀他?”

  宗诗、月清听得频频点头。

  一会儿,月清又道:“道门弟子加入僧兵,固然使僧兵又得一助力,可是,我们少林僧兵就不是僧兵了。你也成了僧兵、道兵两家之帅了。恐怕要被天下佛门子弟猜疑的!”

  小山呵呵笑道:“俗世尚不拘名相,我们佛门弟子又怎能自拘名字、色相呢?唐高祖的平阳公主曾建一支‘娘子军’,军中不仅有马三宝等一批男将,就连军兵也尽是男儿,哪里就全是女将娘子兵呢?还有宋朝名将岳飞的‘岳家军’,又何曾全是岳氏子弟?所谓少林僧兵,不过是以少林武僧为主罢了。但能赶走倭寇,救民于水火,即便我们不叫少林僧兵又有何妨?苟利大计,不避小疑。世事从来如此:超常者必遭疑,反俗者必被议。而凡俗之行,往往畏于议而止于疑,终究不脱凡俗;英雄之举,则往往不畏议而勇行疑,故能脱俗成功!”

  宗诗、月清一左一右聆听着,又同时惊奇地看着他,觉得他虽言俗事,却如同说法;出世入世,修行创业,俱可受用。不由暗叹他胸襟似海,高瞻天外。

  桐柏山下,少林僧兵与行毅率领的二百名桐柏僧兵会合。小山将他们编入僧兵右营,继续前行。数日后,行至杭州北新关。僧兵驻兵关内,小山令月清独往海盐,调回驻守那里的僧兵,准备同往杭州待命。谁知,月清出关不久,总督张经的传令兵即飞马入关,令少林僧兵火速南下台州,与知府谭纶协力抗击进犯海门卫的倭寇。

  救兵如救火,一缓生百险。小山当即调月明为先锋,率兵出关,直趋台州。

  行近台州,又闻倭寇转攻桃渚千户所。而先前来台州练乡兵的宗画、月满,就与官军、乡兵坚守在桃渚千户所城内。小山便挥兵东进。一路山重水叠、烟雨如织。小山叹道:“如此大好河山,却是外侮不止,屡加蹂躏,炎黄子孙实在愧对天地恩赐,直使烟雨茫茫、天地同忧啊!我佛宏旨,便是济世度人。而佛徒一生吃斋念佛、闭门参禅,端底是空门空愿。只有出山入世,救得众生脱离苦难,快活在这山水诗画之中,又与生身天堂何异?那时,我辈佛门弟子才算是自度度人、功德无量啊!”感叹一番,竟又朝宗诗道:“你是画僧,这回可派上用场了!”

  宗诗有些奇怪道:“你不会是要我画这些山水吧?”

  小山微笑道:“正是要你画这些山水!”

  宗诗一愣,不知方丈何以在战事紧迫之际,突然发此雅兴。难道他是学东晋谢安在淝水大战前夕,悠闲博弈的魏晋风度?故示从容,以安人心?但当年的谢安是在后方,且朝中人心惶惶,而现在小山公是在阵前,少林僧兵也士气高涨,用不着安定军心。若是太过风雅,反而会影响军心。于是道:“只是,现在戎马倥偬,怕是——”

  “怕无暇隙吗?”小山接口道,“你白天行军,只须留心山水,默记在心就行了。晚上宿营,再把这些山水画下来!”

  宗诗犹豫一下,又委婉道:“我是说,现在忙于抗倭,心中实在没有做画的雅兴!”

  小山瞄他一眼,笑道:“你可以没有雅兴,却一定要有画兴!让你做画,也是为了抗倭嘛!”

  “做画、抗倭?”宗诗一时解不透小山的意思。

  小山道:“打仗是不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久处北方,而倭寇侵我南方沿海已久,在熟悉地形上,我们僧兵便不如倭寇。所以,要想借地利之势,我们就必须处处留心,牢记山川河流于胸。打起仗来,巧借一地,如得数万精兵,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是这个道理!”

  宗诗这才恍然大悟,方丈原来用意如此。回想自己出山抗倭一年多来,只知向俞大猷学习兵法,向僧兵学习武功,竟不悟自己的画技尚有此妙用,可资抗倭大计。而方丈身在山中,心却在天边,竟能预备海战之需,先于枝头练兵,今日又让自己记画山水,处处彰显兵家风范。对照一比,不免有些汗颜,连连赞叹方丈佛慧无边。

  小山却摇头笑道:“哪里有什么佛慧无边啊!佛又没打过仗,亦是难传兵略的。这些东西,都是老衲从佛门外借来的。实不相瞒,自你们出山抗倭,我就开始在武经兵书中参禅啰!”

  “在兵书中参禅?”宗诗愈觉新奇。

  小山捋须道:“佛不是讲究度世要各以方便吗?度山知山道,度水知水脉。度人知人情,度魔知魔性。不用兵家方便,何以度倭奴早脱魔身、早上西天?又何以度海滨边民兵燹之苦?”

  说话间,僧兵行入一片石林间,半山坡上,奇石林立,竟似走进少林寺的塔林。一个个怪石,或如巨楔楔入青山,或如石笋破土而出,或如笔峰润着烟雨,各出诡奇……众僧兵不由啧啧称赞,叹为鬼斧神功。小山亦连连点头,称为天造地设的八卦阵。

  行出石林不远,即有探事僧兵来报,说前面山口处发现倭寇,正据险而守,大约是专门截击僧兵的。

  小山招呼宗诗一起到前面看看。两人拍马赶到前队,与月明等僧兵一起并辔前行不远,见正东面两山如翅,斜伸南北,中间一道狭口。正当狭口,修筑一寨,寨后又是山岭交错重叠,仿佛波浪层层。寨前面一片不大的开阔地,其中水田块块,仿佛一领格子袈裟平铺在山谷间。水田间一条小道,从开阔地边直通过来。开阔地及水田两边,又是青山两道,接连来时路过的山岭。

  眺望一会儿,小山让僧兵召来左营的空明子和右营的行毅,问众人这山口该怎么攻。月明、空明子、行毅等人都是第一次临阵,又见此处山拱水卫、地势奇险,一时都无好计。

  小山又向宗诗道:“你在浙江抗倭时日已久,比众人熟悉倭情,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宗诗说地势险要,不宜强攻;大片水田,又妨碍僧兵冲锋,最好还是把倭寇引出来打,才有胜算。

 &ems在军言军,无论佛、道,但能守我军纪遵我军法,有助抗倭的,我们都该海纳百川。但若不守军纪,有碍我治军抗倭的,即便是同门弟子、一家父子,也是留不得的。俗世戏中《辕门斩子》唱的就是这个意思。再者,不留大鞋老法兄,也是念我佛慈悲嘛!留下他,他将来触了军法,岂不等于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