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宝甲助战显神威 妙慧巧思居首功第4/4段
俞大猷却平心静气朝沙孟海道:“沙将军,正是官军不足,朝廷才调客兵援浙。至今,各地客兵尚未齐集,御倭之际,我们常常是捉禁见肘,哪能再分陆战之兵、水战之军,各用其长呢?何况,倭寇来自海上,抗倭又怎能没有海战?而少林僧兵来自北方,也是不善水战,可他们在这次海战中,既打了前锋,又折损人数最少,不过你们的十分之一。沙将军,你知道为什么吗?”
沙孟海摇摇头,却又面带几分惊奇。
俞大猷道:“此战,少林僧兵之所以落水人多,损伤人少,是因为他们人人身上多了件宝贝!”
“宝贝?”沙孟海惊奇道,“什么宝贝?”
“当然是入水不沉的宝贝!”俞大猷道“名字就叫镇海甲!”
“镇海甲?!”沙孟海闻所未闻,又惊又疑,“我怎么没见到呢?”说着,目光朝在座的小山、宗诗、宗画、月清、月明等人身上扫了一遍,却见他们尽皆身着僧衣,并无什么别样甲衣在身。
俞大猷微微一笑,传令让僧兵取一件镇海甲来。
很快,一个面瘦身肥的僧兵进来,却是两手空空。
沙孟海回顾一下僧兵,觉得怪怪的,看他的脸型,应该是个瘦削的人。可他的腰胸奇粗,撑的僧衣鼓胀饱满。领下,横向竟有一道突起的直棱。沙孟海也不多想,只是半嘟囔着问道:“宝贝呢?怎么没带镇海甲来?”
那僧兵也不答话,忽地拉开衣襟,脱了僧衣甩下。
堂中顿时传出一片嘘声。
原来,僧兵腰上密密裹了一圈短竹竿。每根短竹竿长约尺余,粗约寸许,上及腋窝,下至臀部,竿与竿之间用丝绳连系。乍看上去,仿佛是一管管粗大的箫笛系在腰间。
沙孟海走近仔细瞧瞧,并没见什么奇处,即回头朝俞大猷道:“这就是主帅所说的宝贝——镇海甲?”
俞大猷点点头,一指妙慧道:“就是这位女将慧心独创的!”
沙孟海却扬面一笑道:“这算什么宝贝?就截几根短竹竿围在腰上,有什么稀罕的!”
俞大猷却扬面一笑道:“是没什么稀罕,可它却救了僧兵的命!正是因为它,僧兵才会入水不沉,从容应战,又从海里登上倭船,打败倭奴,建了奇功!”
沙孟海顿时省悟,连连点头道:“可不是嘛——空芯竹竿,最能浮水!我们狼兵若有这竹竿甲——哦,镇海甲,也就不会折损那么多人啦!”
俞大猷见他开了窍儿,这才问道:“妙慧首创此甲,又与女营的姐妹们赶造千余副赠于僧兵助战,僧兵因此才建大功。你说,妙慧姑娘应不应该高居首功?”
沙孟海这才心悦诚服,朝俞大猷一拱手:“这么一说,俺服了!妙慧姑娘该当首功!”转身又向妙慧拱手谢罪。
至此,诸将也尽皆信服,一场争功小风波终于化解。
丢了金塘岛,盘踞在舟山岛的王直等倭头仿佛惊弓之鸟,惶惶不安。对他们来说,金塘岛就像城门前护城河上的吊桥。攻,是进掠大陆最近、最便捷的跳板;守,又是舟山岛面朝大陆方向的一道屏障和岛外门户。金塘岛一失,明军和僧兵便可直攻舟山岛,其势形同兵临城下。所以,足利自吉退入舟山岛后,王直立刻调集各路倭寇,加强舟山防守,同时,着手准备重新夺回金塘岛。
俞大猷则乘着明军新胜后的锐气,在稍事休息和小做准备之后,立即率军就近进击舟山岛岑港。但因岑港附近小岛交互为障,水道复杂、地形险要,再加舟山倭寇防守严密,俞大猷率军几次攻打不下,反而折了不少将士和船只,土气大衰,只得依旧退归金塘岛。转而攻下金塘岛西北一列小岛,派狼兵、桐柏僧兵和火莲花女营分别驻岛,互为犄角,联合镇守,借以拱卫策应金塘岛,遮护宁波府的大陆海岸。
王直、足利自吉等在岑港连获几个小胜,贼胆便再次鼓起,竟在明军、僧兵退守金塘岛后,又乘势反扑过去,无奈俞大猷与小山等也是防守严密,倭寇同样数攻不下,只得退归舟山。如此你攻我守、我攻你守,一来一往十余战下来,已是几个月过去。王直等倭头几番聚议,认为俞大猷是明军诸将中的一只猛虎,他麾下的明军本就远胜其他官军,再加少林僧兵、广西狼兵等客兵佐助,实力更似炼铁成钢,让这样一支劲旅长驻金塘岛,其势如同让一只猛虎蹲在卧榻之畔,谁敢安枕高卧?既然金塘岛数攻不下,驱虎不成,那就只有以迂为直、调虎离山了。当年十月,王直调集东海各小岛的倭寇近六万人,兵分南、北两路,进攻明朝大陆。
北路,以“天差平海大将军”徐海为主帅,陈东、麻叶、足利自吉等为主将,率众三万余人,由海道北上,直取柘林港、乍浦港、澉浦港等地。攻下三港后,即据为海岸边的巢穴,又分兵两路,一路北上,直逼上海县;一路折向西北,直指嘉兴、苏州二府。
南路以“足利五虎”第一“虎”足利自雄为主帅,足利自泽、土肥英松等为主将,率众二万余由海道南下,直扑台州海门卫、健跳所等地。
张经急命武状元出身的都指挥使尹凤率兵五千南下,帮助知府谭纶守卫台州;同时,又急调俞大猷率军回援嘉兴府。
俞大猷担心自己率大军离开后,王直会马上反攻,便留下少林僧兵和崇明沙兵等部分客兵,由小山统领,镇守金塘岛,然后,乘夜率部悄悄离岛。
小山与众僧兵留守金塘岛,转眼又是数月。其间,王直亦多次派将夺岛,但因倭寇多已调攻嘉兴、台州等地,王直所派的夺岛倭寇也很有限,所以,一直未能得手。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三月,徐海所率的北路倭寇,避开俞大猷、卢镗的官军主力,竟然绕过嘉兴府,直入苏州府境。一时,江南震动。
朝廷严令张经尽快遏制倭寇锋芒。赵文华也乘机上书朝廷,诬称张经、李天宠畏敌如虎、养寇酿祸,奏请立斩二人,以振军心,以儆效尤。
为防倭势向南京蔓延,俞大猷急命小山率僧兵驰援苏州府,共同堵截围歼苏州的倭寇。
小山接到消息,自是潜离海岛,星夜兼程,赶到苏州。
苏州城外,俞大猷、小山、卢镗军合兵一处,几番恶战,终于击溃倭寇前锋。
倭寇遭挫后,退到平望。俞大猷、小山等又率军追到平望,已是夜暮四合,因平望湖荡众多、地形复杂,俞大猷担心倭寇夜间设伏,不敢轻易进击,即命各部择地宿营,等天亮后再继续追击。
僧兵扎下营,小山召宗诗、宗画、月清等将议过军务,又出帐巡视一番军营,特地嘱咐当晚值夜的月满,要他带僧兵严加巡哨,谨防倭寇夜袭。
一切安排停当,他才拖着疲备的身躯,返回自己的帅帐。
见帐门口的两个僧兵虎目炯炯,仿佛两柄闪着寒光的宝剑插在地上,心中颇为感动,不由双手合什默念一声阿弥陀佛,掀帘进帐。
帐帘一掀,小山闪目帐中,却一下子愣住了。
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
——《明史·俞大猷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