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风起漠南第3/3段
只是在赵燚交代完准备离去时,这个日常不着调的千夫长忽然向赵燚提了一句,“请都尉代兄弟们上壶酒”。赵燚点了点头,算是应承了此事,随后便骑上战马带着身后的数百骁骑向城外策马而去。
朔州城以北的广袤草原上,一支黑甲游骑成功的打了一场针对草原探马的伏击。在经过短暂且高效的厮杀过后,黑甲游骑以阵亡三人的代价全歼了来自草原大军的一队探马。虽然全歼了敌军派出的探马,但在场的游骑心里面都很清楚,这场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
这支黑甲游骑的标长名叫张勋,是一名粗狂的的西北汉子。他所率领的这支黑甲游骑正是隶属于骁骑军飞羽营的一支侦查队。按照圣朝的骑军编制全员满编五十人,但如今却只剩下了三十几人。
在安葬了刚刚阵亡的兄弟后,张勋站在马背上向远方的地平线望去,一道如潮水般的黑线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那是草原蛮子主力骑兵的前锋部队。
张勋坐回到马背上,长出了一口气。只是这一瞬间,见惯生死的他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发自心底的莫名寒意,这让他想起了自己还是伍长的时候,带领自己的标长曾经讲过的一句话,起风了,寒潮要来了。现在的他也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啊,起风了,寒潮要来了,又要死人了,只是不知道最后还能有多少弟兄活着熬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寒冬。
张勋调转马头看向还在休息的部下,说道:“弟兄们,草原蛮子的前锋已经来了,就在我们的正前面,敢不敢跟随本标长去绕一圈,咱去瞧瞧那蛮子的中军去,可好?”
剩下的黑甲骑兵们在听到标长的话后立马来了精神,纷纷爬上战马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没有人多说什么,哪怕明知道这一次可能有去无回,但他们绝不后悔。因为他们是游骑兵,是探查敌军的主力所在的游骑兵,这也是骁骑军飞羽营自建立以来就奉行的使命。哪怕明知道前方是死路一条,他们也要为后方的兄弟们找出一条路来,这就是斥候营的军魂所在。
张勋看着这帮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不约而同的爬上战马,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视死如归的豪情,大笑道:“起风喽,出发”。
距朔州城南约三十里的一处低谷里,一座没有刻字的巨大石碑立在了低谷的中央。这是一处墓地,这里埋葬着十年前在那场朔州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士和平民。后来,在薛青的带领下,骁骑军近三万阵亡将士的身份铭牌也被葬在了此处,那是在漠北决战中阵亡的兄弟。虽然在这十年里陆陆续续又有很多人被薛青带人找了回来,但还有更多的人,什么也没有留下,也再也无从寻找。
赵燚提着一坛酒走到了石碑前,静静地跪坐在那里,往事一幕幕忆上心头。这里不止埋葬着他的同袍兄弟,也埋葬着他最爱的女人,他的妻子,那个跟着他一路来到朔州,陪着他一起吃苦受罪的傻女人。每年的这个时候,赵燚都会来到这里,陪兄弟们说说话,也给那个傻女人讲讲她那个傻男人的英雄事迹,讲讲这些年朔州城里的变化和那些家长里短。
在那些不了解赵燚的人眼中,赵燚应该是这朔州城里活的最没心没肺洒洒脱脱的一个人。他脾气温和,有些财迷,甚至还很贪恋杯中之物,时常喝的烂醉如泥。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赵燚是一个很念情的人,他曾经为了从草原蛮子手中夺回阵亡兄弟的头颅,一人一骑追逐近千里,愣是在草原蛮子的王庭附近截杀了前去报功请赏的信使,将头颅与数千铭牌带回了朔州。但赵燚又是一个很无情的人,他曾带着陷阵营将数千战俘屠杀殆尽,那一次,草原上浮尸遍野,血流成河。
赵燚的心里藏着太多的故事,也埋葬着太多的悲伤,他只能每夜在夜深人静时后喝的烂醉如泥来麻醉自己。因为这样他就可以看到那个傻女人始终那样傻傻的站在自己的面前,就这样安静的坐在那里等着自己回到那个有些简陋但温馨的小窝,就这样安静的依偎在一起听她讲着那些家长里短的趣事。但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只剩他一人靠在冰冷的墓碑下默默地回忆着这些令人心碎的往事。
一阵刺骨的寒风打断了赵燚的思绪,只见他将身前的那一坛烈酒打开,缓缓地站起身,将整坛酒举起,大声嘶吼道:“蛮军将至,大战在即。今日,骁骑军陷阵营营主赵破虏代表朔州全体将士来此祭拜英灵,望诸君护佑,败退蛮贼。他日踏灭王庭之时,破虏必来此亲传捷报,到时与诸君一同畅饮。来,且与诸位同饮此坛,为我此战英豪,壮行!”
说罢,赵燚将坛中之酒倾倒于墓碑前,碎坛以明志。“大风已起,生死同战!”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