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资本家在封建统治者面前就是个弟弟第1/2段
<p>“从府衙里接的活?”</p><p>杨默重复了一遍他说的话。</p><p>“对,对”</p><p>管事欲哭无泪,既然说了就只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p><p>不等王营第二鞭子落下来,他直接道:“虽然现在手续还没有走完,但却是从府衙接的,不光我们家,城内还有好多家都是从府衙里的接的活。”</p><p>“乃,乃是国公府的命令。”</p><p>管事只能咬着牙继续说,做好了说完这话挨鞭子的准备。</p><p>王营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一鞭子抽下来,破口大骂:“好你个贼奴,居然还敢攀扯上国公府?”</p><p>实际上,王营也没觉得这管事攀扯上国公府有什么错。</p><p>但见他唯唯诺诺的样子,尤其是不主动交代,他就觉得有问题。</p><p>当然,就算没有问题,刚刚居然说不知道,那就该打。</p><p>“公子,冤枉啊,这事,这事确实是如此,府衙里都是贴了告示的。”</p><p>管事满肚子委屈,王营则骂道:“既然是贴了告示的,为何刚刚说不知道?”</p><p>“你还觉得委屈,贼奴就是贱骨头,不打不说老实话。”</p><p>两句话把管事堵的哑口无言,心里反思,王营说的确实是有道理,既然是正大光明的事,自己为何要说不知道呢?</p><p>哎,这几鞭子,挨了也是活该。</p><p>“他们每天几顿饭?”</p><p>杨默继续发问。</p><p>“回公子的话,两顿,府衙告示是有规定的,我们决计是不敢克扣。”</p><p>管事一激灵,都不用杨默问,自己把有可能挨打的漏洞给堵上。</p><p>两顿饭乃是这个时代的标准,这一点上杨默倒是没有什么好说的。</p><p>他之所以买了那些流民,在太原流民圈子里流传出好名声,主要是因为他是一天三顿饭。</p><p>一天三顿,对于这些流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p><p>“这些饭钱,是你们出,还是衙门出?”</p><p>“回公子的话,是我们张家出,告示里也说了,是我们出。”</p><p>管事回答两句,都没挨鞭子,心里的石头落下来了,知道接下来该怎么配合。</p><p>至于说回去之后,张家老爷会怎么对付他,现在已经没必要考虑了。</p><p>从王营这个恶霸手上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事。</p><p>“每天五个铜板,是日结,还是月结?”</p><p>杨默又问道,语气也没有了刚刚的冷漠。</p><p>至少问到现在,都没有问出什么过分的事。</p><p>可越是如此,他心里越慌。</p><p>“日结?”</p><p>管事则一脸茫然,没有听懂什么意思?</p><p>王营见他没有马上回答,本想抽他,鞭子扬起来,却没有落下。</p><p>他也不明白自己大哥嘴里所说的日结是什么意思。</p><p>“就是这钱,是每个月给,还是每天给?”</p><p>杨默耐心的解释着,心里也跟着泛起嘀咕来。</p><p>怎么,他们不懂日结的意思么?</p><p>哪怕是字面上,也应该明白吧。</p><p>管事则回答:“回公子的话,不是日结,也不是月结,是一年一结。”</p><p>“一年一结?”</p><p>杨默听到这个答案,声调不由自主的提高起来,脸上诧异无比。</p><p>好家伙,居然那么离谱?</p><p>管事的心砰砰直跳,却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p><p>自己没说错啊,每年一结,不都是如此么?</p><p>为何这位杨公子却是这个样子?</p><p>按理来说,杨默表现出这种样子时,王营就该抽人了。</p><p>但王营也找不到抽管事的理由。<lt;/p><p>杨默耐心的解释着,心里也跟着泛起嘀咕来。</p><p>怎么,他们不懂日结的意思么?</p><p>哪怕是字面上,也应该明白吧。</p><p>管事则回答:“回公子的话,不是日结,也不是月结,是一年一结。”</p><p>“一年一结?”</p><p>杨默听到这个答案,声调不由自主的提高起来,脸上诧异无比。</p><p>好家伙,居然那么离谱?</p><p>管事的心砰砰直跳,却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p><p>自己没说错啊,每年一结,不都是如此么?</p><p>为何这位杨公子却是这个样子?</p><p>按理来说,杨默表现出这种样子时,王营就该抽人了。</p><p>但王营也找不到抽管事的理由。</p><p>一年一结钱,在他来看,不是正常的么?</p><p>不光是他,连周围的百姓们也都不知道这位看起来为他们做主的杨公子,情绪上怎么突然那么大的变化。</p><p>“公子”</p><p>管事唯恐挨打,大着胆子:“府衙规定便是如此。”</p><p>“府衙规定”</p><p>杨默强压住情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p><p>而后翻身上马,牵着马头调转方向。</p><p>“大哥,咱们去哪里?”</p><p>王营在后面也跟着手忙脚乱的调转马头追问。</p><p>“去府衙!”</p><p>这里面有猫腻。</p><p>和管事的对话之后,杨默就意识到不对劲。</p><p>但哪里不对劲,却是说不出来。</p><p>以工代赈这事,毕竟是他提出来的。</p><p>而且国公府的人也给自己透露了这个消息。</p><p>他想起了李秀宁当初不赞同这件事的原由,不敢有丝毫的侥幸心理。</p><p>如果因为这事,增加了流民们的负担,他可是无法原谅自己的。</p><p>一路飞驰到了府衙,正好赵洪送王珪出门。</p><p>迎面碰上杨默一行人,俩人停止了寒暄。</p><p>王珪笑眯眯的上前拱手,给杨默行了一礼,口称姑爷。</p><p>赵洪也上下打量着看起来来势汹汹的杨默,心里还纳闷。</p><p>最近这几天自己没骂他呀,一直忙活着以工代赈的事,没有什么事得罪他。</p><p>怎么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p><p>杨默见赵洪不搭理自己,也不下马,直接开口问道:“赵知州,这以工代赈本是府衙的任务,为何要交给城内世家,而且这灾民工钱,又为何是一年一结?”</p><p>赵洪一脑门黑人问号,全然没有明白杨默问这话的意义。</p><p>王珪站在旁边,心里还想着,这位姑爷最近这是怎么了?</p><p>先是在府内直呼世子的名头,又说什么造反的事。</p><p>现在又一脸怒气的来到府衙。</p><p>原本以为是什么事呢。</p><p>“姓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