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什么名臣贤相都是走狗第1/2段
<p>封建王朝当官,那么惨的么?</p><p>王珪在这一点上倒是没有撒谎。</p><p>北隋的官员俸禄确实是每年一发,称之为岁俸。</p><p>但并不代表每个月是没有钱拿的。</p><p>当然较真起来,每个月也没有钱发,只是发粮食或者布匹,或者香料等硬通货。</p><p>比如一个官员,俸禄是每月十石粮食,一年应该有一百二十石的俸禄。</p><p>但其中一百石在年底发,剩下的二十石,每月发一点,可以称之为生活费,却算不上什么俸禄。</p><p>不过每月发一点这种事,王珪和赵洪是不会给杨默解释的。</p><p>在他们看来,这些算不上是月俸。</p><p>杨默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往下说。</p><p>王珪则道:“姑爷不知也不为过,所以以工代赈的工人那儿,一年一结乃是正常。”</p><p>话是这么说,但杨默也不是傻子,稍微一转就明白其中的漏洞。</p><p>“敢问王主簿,明年开春的话,这些百姓如果要回原籍的话,该如何处置?”</p><p>王珪顿了顿,猜到了他接下来要说什么,却并不在乎:“回姑爷,府中已经着手准备,明年开春时节,便会组织百姓们春种。”</p><p>“若是不愿意在太原春种,要回去原籍,府中自然是不会拦着的。”</p><p>笑眯眯的看着赵洪:“这件事到时候还是要赵大人主持。”</p><p>赵洪脸色并不好看,只是嗯了一声。</p><p>“也就是说,这些人回去之后,工钱就没了。”</p><p>王珪则疑惑道:“姑爷说的哪里话?既然是以工代赈,工钱岂能不给?”</p><p>“那一年后,是你们带着钱发给这些离开太原的百姓,还是他们来太原领?”</p><p>“自然是来太原领了。”</p><p>王珪的语气一直都很义正辞严,尤其是这一句,更是暗中有一种势压杨默的架势。</p><p>“来太原呵,倒是好计较,为了六十钱却要不远千里折腾回太原来。”</p><p>杨默此时对王珪,完全没有了名臣贤相的印象和好感。</p><p>走狗而已,一个优秀的统治阶层的走狗,所做之事,从未站在过普通老百姓的角度。</p><p>但转念一想,能怪得他么?</p><p>也怪不得。</p><p>自己与他成长环境天差地别,思考事情的角度若是一样,反倒是奇怪了。</p><p>如果真算起来,反倒是他杨默的问题了。</p><p>毕竟在一个并不重视底层百姓的封建社会里,拿自己的三观对标这个社会的官员,本身就是荒唐的事。</p><p>王珪没有回答,因为在他看来,杨默这个问题就是废话。</p><p>这些工人不来太原,难不成我们还要去给他们送钱么?</p><p>“王主薄,这些百姓若是在做工之中,受了伤,或者得了病,你们又没有想过应急的方案呢?”</p><p>势比人强,杨默也只能再次忍下来,希望能够通过交流对话的方式,让现在的以工代赈可以往自己想的方向偏一偏。</p><p>面对这个问题,王珪心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但却碍于面子不能走,也不能不回答。</p><p>有应急方案么?</p><p>肯定是没有的。</p><p>这需要什么应急方案?</p><p>以工代赈就说以工代赈就完了,考虑这么多干什么?</p><p>再者来说,民生问题那要等到打败济州军之后,才是考虑的重点。</p><p>现在就想这些也是白想。</p><p>没有这个精力,更没有这个财力。</p><p>王珪的沉默便是答案。</p><p>杨默的气又涌了上伤,或者得了病,你们又没有想过应急的方案呢?”</p><p>势比人强,杨默也只能再次忍下来,希望能够通过交流对话的方式,让现在的以工代赈可以往自己想的方向偏一偏。</p><p>面对这个问题,王珪心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但却碍于面子不能走,也不能不回答。</p><p>有应急方案么?</p><p>肯定是没有的。</p><p>这需要什么应急方案?</p><p>以工代赈就说以工代赈就完了,考虑这么多干什么?</p><p>再者来说,民生问题那要等到打败济州军之后,才是考虑的重点。</p><p>现在就想这些也是白想。</p><p>没有这个精力,更没有这个财力。</p><p>王珪的沉默便是答案。</p><p>杨默的气又涌了上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咽了回去。</p><p>不气,不气,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做事,不会考虑的那么全面。</p><p>不能和前世的环境做对比。</p><p>在心里连说了许多遍,杨默被王珪沉默顶出来的气方才消散。</p><p>“这事,应该赵大人回答。”</p><p>王珪假装没有看到杨默的变化,转头看向一旁的赵洪。</p><p>“我?”</p><p>赵洪当即又要变脸:“王主薄,这与本官何事?”</p><p>“赵大人说这话就不对了,您是太原百姓的父母官,这等事自然是要你来做主。”</p><p>王珪一脸诧异,把赵洪气的脸色煞白,肚子里有一万句芬芳要吐出。</p><p>但王珪代表了李建成,他只能学着杨默一般,咬紧牙关,努力压着着百万芬芳大军。</p><p>粮食全都在你手里,以工代赈不让我管,现在又说太原百姓的安危全都是我的责任,他娘的,欺人太甚!</p><p>杨默此刻也深切的明白,王珪现在就是一个滚刀肉。</p><p>赵洪从他身上磨不出来钱和粮食,自己也更别想。</p><p>他想了想,看着赵洪,语气很是严肃:“赵大人,此事是否归你所管?”</p><p>赵洪被气的又想要拍桌子,但见杨默的表情从未这般正经过,又硬憋了回去:“我管,可不都是我管?”</p><p>这句话是实话,却也是气话。</p><p>杨默则当做了实话:“好,既然是赵大人所管,那就劳烦赵大人制作一个相关的应急方案。”</p><p>“方案,什么方案?”</p><p>赵洪一愣,没弄明白杨默什么意思?</p><p>王珪也意识到杨默有点不对劲,疑惑的看着他。</p><p>“便是这些百姓若是在做工之中,受了伤,或者得了病的救治方案。”</p><p>杨默一字一顿的说着,他刚刚已经在心里算过了。</p><p>太原城内现在约有五万左右流民,如果所有人都参与以工代赈里,按照每人每年六十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