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取字第1/2段
<p>以尚未弱冠的年纪成为治理一座城邑的大夫,虽谈不上史无前例,但也是颇为罕见。</p><p>当日黄昏前,尹骘邀李郃与墨践一同乘车返回旧梁。</p><p>在车上,尹骘带着几分笑意却语气郑重地对李郃说道:“旧梁,老朽便交给李大夫了。”</p><p>李郃正色说道:“尹老放心,我定会好好整理旧梁,绝不敢怠慢。”</p><p>看了眼在旁的墨践,尹骘笑着点头:“老朽相信。”</p><p>无论是东梁君还是尹骘,其实都不担心将旧梁交给李郃治理,毕竟李郃当初在东梁城用来鼓舞士气的那一番话,比如在少梁兴修水利、建造梯田等等,足以证明这个年轻人有着很大的抱负。</p><p>再加上李郃又得到了墨践等墨家弟子的鼎力支持,东梁君与尹骘自然不会担心——他们非但不担心,相反还很期待李郃能做到什么程度,一如翟虎之前对李郃的期待。</p><p>次日,尹骘便带着家人搬出了旧梁的邑大夫邸,准备前往合阳邑赴任,将旧梁以及这座邑大夫邸,皆交给了李郃。</p><p>在尹骘一家离开时,李郃、墨践率众人前去送别。</p><p>送行的队伍,即有狐老、狐费以及田氏等魏国西迁氏族,有从少梁赶来的范鹄、王廙二人,有以郑侯为代表的元里魏军将领,甚至还有嬴虔,成分可谓十分复杂。</p><p>其中最尴尬的,莫过于郑侯、华贾等几名元里魏军将领,因为当日少梁与魏相公孙衍、魏使龙贾谈崩之后,瑕阳君就已心灰意冷地返回了魏国河东,只剩下以郑侯、华贾几人为首的一、两千元里魏军伤卒。</p><p>鉴于当前少梁与魏国的紧张关系,这一、两千元里魏军也应该撤回河东,但考虑到天气、伤卒方面的因素,郑侯几人恳请等待年后,大概二月前后再做撤离——差不多也就是秦军撤离的时候。</p><p>少梁当然不会拒绝郑侯等人的请求,甚至于,少梁仍旧一如既往地为这些魏军将士提供住处、饮食以及治伤,丝毫没有因为少梁与魏国的关系出现了变化而改变。</p><p>包括旧梁城内的少梁人,对待这些魏卒也一如既往,尤其是参与东梁之战的少梁将士。</p><p>甚至于少梁还对一些伤残的魏卒做出承诺,倘若魏国不愿奉养他们,或者他们愿意留在少梁,少梁会负责照顾他们日后的生活。</p><p>这让郑侯、华贾等元里魏军将士又欣慰又感动。</p><p>而今日郑侯、华贾几人出城相送尹骘,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感激。</p><p>可惜除了感激,郑侯等人也无法左右少梁与魏国的关系,他们只希望日后回到魏国后,不至于被派遣至讨伐少梁的军队中,与少梁为敌,与东梁之战中并肩作战的少梁将士为敌。</p><p>相较于郑侯等人的感激,嬴虔就没什么好话了,嘲讽少梁‘善心大发’,拿他秦国的粮食喂养这些魏国的军卒,救济从河戎国逃奔而来的难民。</p><p>李郃等人权当没听见。</p><p>待送别尹骘一家后,李郃带着众人回到城内。</p><p>此时狐老拄着拐杖来到李郃身旁,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李郃道:“阿郃,如今该称你一声李大夫了……”</p><p>李郃苦笑道:“狐老莫要开我玩笑了,您像之前那样叫我阿郃就行了。”</p><p>他一如往日的反应,让狐老以及在旁的狐费与田氏父子等人都感到十分欣慰与欢喜。</p><p>欣慰之余,狐老对李郃提了一个建议:“阿郃待人如故,老夫深感欣慰,不过老夫觉得,你真应该取个表字了。”</p><p>狐费与田氏父子也是纷纷点头。</p><p>以往他们阿郃阿郃地叫倒没什么,可如今李郃都已经是旧梁大夫了,再这么叫就太不像话了。</p><p>不过,该取什么表字呢?</p><p>李郃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对狐老道:“不如狐老给我取一个?”</p><p>取字一般都是由亲近的长辈来取,李郃愿意让狐老来取,狐老心中自然高兴。</p><p>但说真的,李郃这个名字并不怎么容易取字,别说狐老与狐费父子琢磨了许久也没想出满意的,就连王廙与范鹄也觉得有些棘手。</p><p>待返回少梁城后,王廙将这件事告知了东梁君。</p><p>当时梁姬也在场,闻言对东梁君道:“东梁君,既然李郃他们苦于不好取字,不如将‘梁’字赐予他做字。”</p><p>好家伙,赐予国号做字,不止东梁君再一次眼角抽搐,就连王廙也觉得梁姬对那李郃有些过于偏袒。</p><p>不过考虑到他少梁此次之所以能避免覆国的命运,全靠李郃率二百奇兵九死一生的拼命,东梁君倒也没有否决,思忖一下道:“那索性就再加一个‘子’字吧,子梁。”</p><p>子梁?</p><p>王廙暗暗咋舌。</p><p>子乃天下对男子的敬称,而梁字又是少梁的国号,这两个字相加,贵上加贵——怎么不干脆叫梁子呢?</p><p>梁姬对子梁这个字十分满意,称赞道:“子梁好听,不愧是东梁君。”</p><p>得到女儿称赞的东梁君捋须而笑,但随即就感觉不对劲,遂又gt;<p>李郃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对狐老道:“不如狐老给我取一个?”</p><p>取字一般都是由亲近的长辈来取,李郃愿意让狐老来取,狐老心中自然高兴。</p><p>但说真的,李郃这个名字并不怎么容易取字,别说狐老与狐费父子琢磨了许久也没想出满意的,就连王廙与范鹄也觉得有些棘手。</p><p>待返回少梁城后,王廙将这件事告知了东梁君。</p><p>当时梁姬也在场,闻言对东梁君道:“东梁君,既然李郃他们苦于不好取字,不如将‘梁’字赐予他做字。”</p><p>好家伙,赐予国号做字,不止东梁君再一次眼角抽搐,就连王廙也觉得梁姬对那李郃有些过于偏袒。</p><p>不过考虑到他少梁此次之所以能避免覆国的命运,全靠李郃率二百奇兵九死一生的拼命,东梁君倒也没有否决,思忖一下道:“那索性就再加一个‘子’字吧,子梁。”</p><p>子梁?</p><p>王廙暗暗咋舌。</p><p>子乃天下对男子的敬称,而梁字又是少梁的国号,这两个字相加,贵上加贵——怎么不干脆叫梁子呢?</p><p>梁姬对子梁这个字十分满意,称赞道:“子梁好听,不愧是东梁君。”</p><p>得到女儿称赞的东梁君捋须而笑,但随即就感觉不对劲,遂又将笑容收了起来。</p><p>他正色对王廙道:“世绩,你再去一趟旧梁,告诉李郃,就说少君赐他‘子梁’为字,叫他不必为取字而费神了,专心旧梁年后的重建,还有他当初提过的水利、梯田,希望他不是随口说说。”</p><p>王廙张了张嘴,随即恭敬拱了拱手:“是。”</p><p>于是乎,刚回少梁城甚至还没来得及喝口茶的他,又坐车马车前往旧梁。</p><p>而此时在旧梁,李郃正在城内的邑大夫邸,在狐老、狐费父子的引荐下,接见田氏、王氏等从魏国令狐邑前来的几个氏族族长。</p><p>包括狐氏在内,这些从魏国令狐邑前来的氏族,都需要一个能在少梁说得上话的人来庇护他们氏族,而李郃在出任旧梁大夫后,也需要一批人来协助他治理城邑,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p><p>其中彼此关系最紧密的狐氏、田氏、王氏三支,事后还正式向李郃提出了请为家臣、属族的恳请。</p><p>田氏,即是与狐费这辈相互通婚的氏族;而王氏,则是与狐老这辈相互通婚的氏族,这三支氏族曾经在令狐邑关系最为密切,堪称同进同退。</p><p>看着狐老、狐费一脸严肃认真的模样,李郃觉得很不好意思,毕竟彼此都那么熟了。</p><p>但狐老却坚持礼不可废,于是狐老父子、田氏父子以及王氏父子,郑重其事地朝着李郃拜了拜,恭称了一声家君。</p><p>就在这时,王廙来到了旧梁,来到了邑大夫邸。</p><p>得知这个消息,李郃便带着狐老父子、田氏父子、王氏父子出去相迎,将王廙请到了府内。</p><p>他一脸不解地询问王廙:“大公子怎么又回来了?”</p><p>王廙苦笑一声,说道:“我回少梁城后,将你有意取字的事告诉了家父与少君,少君想赐‘梁’字给你做字,而家父则建议添一个‘子’字,字曰子梁,你看满不满意。”</p><p>在旁的狐老、狐费几人颇感惊奇,纷纷叫好。</p><p>拿国号做字,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殊荣。</p><p>“李郃,李子梁?”</p><p>李郃轻声念叨着。</p><p>不得不说,‘子梁’做字,确实比什么仁、什么义、什么无双大气多了,只不过,梁姬与东梁君一起给他取字,这是不是有点怪怪的?</p><p>东梁君的年纪与狐老相仿,都快够当他爷爷了,倒没什么问题,可梁姬一个十来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