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苗训旧事第1/2段
自从和高处恭的老师交谈过后,高处恭就对自己似乎颇为敬佩,唐月轻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不过也懒得深究。眼下他心头只有一件大事,在京城里开登临意。
屋子中坐满了人,小香上了茶,缓缓退下。
唐月轻看着这些贵族子弟说道:“诸位弟兄,入京咱们在大宋各州,各府都已经开了登临意酒楼,除了少部分地方因为特殊原因,建造效果不是很好之外,大部分地方已经正常运营了。”
众人停了,都互相点头,喜气洋洋。
“不过……”唐月轻皱眉说道:“眼下,咱们还要在京城盘一块地,用来修建酒楼。这京城的登临意,务必要十分气派和豪华,地段也要上佳才行。众位弟兄有什么好地方推荐吗?”
众人闻言纷纷谈论起来,由于是京城,所以麻烦了一些,要考虑太多的因素。
苗度推荐在东市边上划一块地出来,那里临近热闹繁华的东市,人来人往,而且那块地是一个犯官旧宅,被苗家盘下,所以不用再花银子购买。苗度愿意贡献出来给众人。
唐月轻仔细回想了一下,苗度的身份,应该不在楚天词之下,因为他的父亲叫苗训。
苗训,字广义,也有人说他字光义。河中永济人,宋初大臣。传闻他师从陈抟老祖,善于天文占候术,以谋略见长。早年结识赵匡胤,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
这是个与诸葛亮、徐茂公齐名道家高人。
苗训少年时很有抱负,西出虎牢关,登上华山,拜当时著名的道士陈抟为师。由于他聪颖好学,才智过人,深得恩师喜爱,对他格外倾心教诲。数年的刻苦努力,苗光义已经学的文韬武略,满腹经纶。老祖陈抟曾说过:“我一生教了众多弟子,将来成大器者,唯苗训也”。
苗训出师后,周游天下寻师访友,虚心求教,使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胸怀更加宽阔,看问题的眼光更敏锐独到。他目睹国家分裂,人民遭受战乱,饥寒交迫,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后,决心为江山社稷建功立业,造福于黎民百姓。
他回乡后,在柳叶镇耍金桥搭一简棚,算卦相面,坐诊看病。不分远近贫富,一视同仁,岐黄济世,药到病愈,吉凶祸福,推断如神。一时间人来人往,门庭如市,随后发生的一件奇案,更使苗训声名远播。
当时柳叶镇有一户郭姓人家,郭老伯年刚六十,儿子常年在外经商,儿媳张氏在家操持家务,家中几亩薄田靠郭老伯勤劳耕作。这年四月的一天早上,儿媳张氏送饭来到地头,见家翁还在锄地,因惦记家中,便把饭罐挂在古树杈上,招呼一声便回去了。家翁用饭后中毒身亡。路人发现后,上报县里,派人来查,究其原因。于是,张氏以毒死家翁罪被判死刑,押进死牢待秋后处斩。事情发生后,当地连续大旱70余天,滴雨未下,人们焦虑万分。县老爷亲自拜神祈雨,无有结果,束手无策,经人推荐求教于苗训。
苗训掐指一算,此事与张氏毒翁一案有关,通过明查暗访,得知张氏是一位有德孝顺之妇,行事端正,毒翁一事恐属冤案,怕是另有蹊跷。苗训到案发现场仔细观察,心中更加有数,让人做同样饭菜挂到古树杈上,两个时辰摘下喂狗,狗食后,嘴鼻出血而亡。苗训随即指挥众人在古树根部周围点燃蒿草松香,伐倒古树,见树中央枯洞中蜷伏着一条大蛇,人们将其杀死,张氏冤屈被伸。即日,当地普降大雨,此事哄动上党地区。
一日,在江湖上闯荡的赵匡胤路经柳叶镇,见卦棚前人头挤攘,便翻身下马,将马栓在桥旁柳树上,分开众人走进卦棚探视究竟。苗训见赵匡胤紫面丰颐,气宇轩昂,有帝王之相,忙起身相迎。待一交谈,更加觉的这人胸怀博大,志存高远。二人交谈很是投机,相见恨晚,都有推翻残暴统治,重建伟业救民于水火的鸿鹄之志。于是,苗训收了摊子,领着赵匡胤回村,设酒席招待。苗训分析了天下大势,告诉他:目前,汉水以南局势比较稳定,而北方却战乱不止,应在北方广结天下英雄豪杰,扩展势力,审时度势,待时机成熟揭杆起事,并告诉他现在河北邺都任后汉最高军事长官的郭威是位英雄人物,可前去投靠,见机行事。
赵匡胤听后,拱手谢曰:“苗先生高瞻远嘱,乃当今奇才,实在是诸葛孔明再世,我心悦诚服”。临别时双方依依不舍,苗训见匡胤衣衫破旧,便赠送了金钱作盘缠路费,匡胤感激不尽,热泪盈眶。他和苗训约定,待机成熟,定与先生共谋大业。
广顺元年,赵匡胤来到河北,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手下。次年郭威发动兵变,灭了后汉,建立后周王朝。赵匡胤因作战勇敢被提拔为禁军头目,并因此结交了郭威养子柴根部周围点燃蒿草松香,伐倒古树,见树中央枯洞中蜷伏着一条大蛇,人们将其杀死,张氏冤屈被伸。即日,当地普降大雨,此事哄动上党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