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顺手牵羊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陛下身系千万人的身家性命,自然是能者多劳。”

  “几日不见,拍马屁的功夫又见长了,罢了,朕也不和你绕圈子,今天喊你来,确实是有事不决,想听听你的看法。”

  “微臣句句属实,怎的到陛下这里成了拍马屁了……再说了,就算是拍马屁,陛下平日里听的自然不少,为何独独微臣拍了就要被您挑明……”唐月轻委屈极了。

  “哈哈哈哈~你啊你啊!”赵老大放声大笑,合上奏章说道:“是这样,李雄寇境,再犯江淮,朕意欲调西北和西川的精锐,还有荆襄水军一战而定之,使大宋不再受扰,奈何民心思定,朕再三权衡,也觉着还是算了,上次曹彬的教训历历在目,朕打算再休养个几年。如今西北诸镇虽然尚未调动,可西川和荆襄水军已经集结,再撤散未免虎头蛇尾,有失君威,况且李唐这次举国而来,朕也担忧江淮,你有什么好对策?”

  唐月轻低下头思考起来,赵老大也不急,命人端了两碗糟味来,自顾自的喝了起来。

  “陛下,微臣有办法了。”

  赵老大连忙放下碗,问道:“说来听听。”

  唐月轻却没有急着开口,眼睛盯着桌上的糟味。

  赵老大没好气的说道:“边喝边说。”

  两个人一人端着一个碗,喝的“呲溜呲溜”声响彻大殿。

  “陛下,西川和荆襄的军马不必撤散,李唐利不可图,但南汉的刘鋠该收拾了,此人之前一直称臣,可这次陛下北伐,他却撕毁盟约,率兵北上,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而且这般会让天下人以为陛下声东击西,明面上要对付李唐,实际上是为了南汉,乃计策也,不至于议论陛下朝令夕改。至于李唐,微臣有办法叫他们不战而退,只是于心不忍。”

  赵老大喝了一口,奇怪的问道:“于心不忍?”

  唐月轻舀了一勺放进嘴里,咽下去后长长出了一口气。

  “微臣有办法杀了林仁肇。”

  赵老大停下了喝汤,愣住了。

  “林仁肇虽然隐退,不再带兵,可身居太尉重职,若是他死,李唐朝廷必然大乱,自然无心北顾。只是,他虽然是敌国臣子,可兵法韬略放眼天下,都是屈指可数的,微臣仰慕他的才干,此为其一。此人忠于主上,明知不敌大宋,却连年北伐,被猜疑也毫无怨言,更是培养了一大批后继之人,各个都不是简单角色。微臣敬重他的忠义,此为其二。人老体衰,风烛残年之际,却仍旧居于庙堂,劳心劳力,辛苦奔波,只为报旧主厚恩,而还于后人,微臣佩服他的为人,此为其三。故而于心不忍。”

  赵老大听了,也黯然道:“不止是你,朕也觉得这样的人才没有生在大宋,实为可惜,朕心中常常度量天下人,以为武将之中,李处耘,林仁肇,天下无人能出此二人右者。朕也试着招揽过他,许诺他若是来大宋,直接可以封为枢密院副使,可他不以为然,竟说宁做江南一渔夫,不做江北一公侯。唉!”

  唐月轻犹豫的问道:“陛下,微臣心中拿不定主意,陛下决断吧,杀,还是不杀?”

  赵老大有些失落,沉默良久,脸色狠厉的说道:“各为其主,固然让人敬佩,可兵戈连年不止,若失他一人而安天下,那便只能杀之!”

  是啊,纵然可惜林仁肇,可跟江淮地区无数黎民百姓,李唐大宋数万军士的性命相比,便微不足道了。跟何况他还是敌国重臣。

  “陛下,您刚才说,李从善来了?”

  “正是,那又如何?”赵老大刚刚说完,突然醍醐灌顶,看着唐月轻,二人皆露出无奈的笑容。

  起居郎将此次对话标注为“糟味定计”。可怜刘鋠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身家性于李唐,微臣有办法叫他们不战而退,只是于心不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