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计定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殿内隐隐传来声音:“微臣假装醉酒,郑王并未翻看案前的奏章,而是欣赏殿中陈设,想来唐国确无恶意。”

  “那便好。”

  果然!

  那唐月轻醉酒的样子太假了!当时自己就觉得不对劲,幸亏按耐住了好奇心,否则此刻说不得已经人头落地了!

  李从善松了一口气,又听到有声音传来:“不对,那人的画像还挂在里面,他不会看到了吧?”

  李从善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紧张的竖起耳朵。只听到唐月轻语气似乎有些底气不足:“应当……是没有看到,微臣一直闭目,只听得他在大殿走动,想来并未去偏殿远处。”

  “那便好,张德!你这狗奴婢,竟有此疏漏,早就跟你说了布置妥当,你竟忘了收取画像,险些坏了朕的大事!”

  只听到一个太监的声音诚惶诚恐:“奴婢一时糊涂,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还不给朕滚!”

  一阵脚步声响了起来,李从善连忙起身,往殿门口走去,只见宋主身边的那个太监一脸懊悔和不安的走了出来,看了他一眼,便匆匆退下去。李从善走进殿中,只见唐月轻依旧在“酣睡”,赵老大夹着菜吃,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回来了?来来来,坐下继续吃。”赵老大和善的说道。

  李从善安稳的坐了下来,赵老大问道:“朕听闻李煜妻子病了,朕这里还有许多珍贵名药,你回去时带着,替朕给他送去。”

  李从善连忙拱手说道:“臣替兄长谢过陛下。”

  夜幕深了,李从善便告退,赵老大亲自将他送到殿门口。

  没过几天,李从善以年关将至,回国过年为由,向赵老大辞行,赵老大派高处恭率禁军一路护送到淮北,放他南归。

  回到唐国后,李从善昼夜兼程,马不停蹄的赶往金陵,林仁肇叛变,这件事太突然了!而且十分紧急!如今统御淮南大军的李雄以及手下诸多将士,都是林仁肇一手提拔起来的!若是他们串通一气,李氏江山危矣!

  金陵城,皇宫。

  一个面容俊郎,年约三十,温文尔雅的人,正在抬手作画。举手投足间,一股儒雅和贵气扑面而来。正是大唐国主李煜。

  苏公公站在一旁,轻声说道:“启禀陛下,皇后娘娘的妹妹来了,正在后宫看望娘娘。”

  李煜将绿笔和红笔放下,取了毛笔沾了墨水,题字落款。又取了自己的印,沾了红泥,摁在画上。

  拿起来看了看,还不错。

  “朕去看看。”

  苏公公应了一声,挥手示意,外面早有人抬了轿辇候着,李煜坐上去,宫娥太监前呼后拥,慢慢朝后宫走去。

  城中另一处府邸里,林仁肇穿着便服,看着地图,对身旁的人说道:“子乔,你看此战胜负几何?”

  旁边是一个比林仁肇稍微年轻一些的人,正是李唐吏部侍郎,门下侍郎陈乔。

  “李雄深通谋略,更有勇武。手下皆是太尉看好的精兵猛将,想来应当可一战而定!”

  林仁肇笑着说道:“老夫看来未必,虽说陈存,唐月轻未至,可这个任德义也不是个好对付的,此人领兵数十年,用兵中规中矩,从不冒险,李雄想要找出他的破绽,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陈乔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天下诸镇,只剩下咱们和刘氏,这个时候,陛下还想着借助宋廷之手除掉郑王,实在是……”

  林仁肇听了,连忙打断陈乔的话:“子乔慎言!咱们做臣子的,岂能妄议陛下?莫要再提这些事。”

  陈乔张了张嘴,却也明白林仁肇说得有理,只好作罢,转而说道:“可惜太尉年事已高,如若不然,太尉领兵在外为将,老夫居于中枢执掌机要,纵使国小兵少,宋廷也未必能图。可惜如今……”

  林仁肇脸色缓和了些,安慰陈乔道:“子乔不必忧虑,温晖机敏,足智多谋。顾陵勇武,冠绝天下。更兼李雄文武双全,纵使不能进取,亦能保大唐无虞。重登此子,随我多年,深得老夫真传,子乔宜多照顾,日后使其接替李雄,不至于后继无人。”

  陈乔点头:“太尉善言,铭记在心。”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