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胡铅退胡大人可能是大唐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被写进史书的御史中丞,弘文馆馆主。因为他的继任者坚决不承认这件事,并且对史官威逼利诱,用尽了各种办法,终于史官也觉得胡大人的确没什么好写的,他活着的时候,虽说认识很多达官贵人,但是他死了以后,那些达官贵人好像都并不认识他。他的众多学生没有一个愿意承认曾经拜他为师。甚至于有些年老的王爷,对这个人是否存在过表示深深的怀疑。既然大家都不认识他,也就无人记得他做过什么事,既然他没做过什么事,那又何必写在史书上呢?到了最后,史官看着胡大人继任者送来的500两白银,终于确信,大唐真的没有过这么一个人。

  但是杜甫不同意胡铅退大人继任者的看法,也不同意史官的看法。因为胡大人还是做过一件事的,而且可以算是一件好事。

  要说对叛军的痛恨,皇帝自然比不上京师的百姓。有很多个晚上,皇帝在大明宫徘徊无事,准备翻牌子的时候,他都忍不住想,如果没有叛军作乱,可能自己现在还是太子,而不是天子,甚至连太子都不是,在这大明宫君临天下的,依然是他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父皇。他的父皇以倾国之力宠爱杨贵妃和杨家,对他这个亲儿子却当贼一样防范,而且父皇的儿子还很多,比如永王。所以皇帝心底里甚至有点感谢叛军,当皇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都会问自己:是不是在马嵬坡的他和在玄武门的太宗皇帝面临的是同样的选择?当皇帝想起玄武门,就想起胡铅退大人说的话了。所以在胡大人几次朝会都没有参加后,皇帝忽然问起,那个胡什么什么的弘文馆馆主最近怎么没来,丞相房琯也就不得不把胡大人不来的原因给皇帝汇报解释一下,皇帝才知道天子脚下发生了什么事。

  皇帝很高兴,因为京师的百姓越痛恨叛军,就越热爱大唐。

  皇帝很生气,因为朝廷的三品大员,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都是摆设吗?天朝威严何在?

  百官很冤枉,因为他们早就奏报过,只是郕国公李辅国说最近陛下身体不适,没有大事就不要打扰皇上了,死了一个三品官和一些老百姓,和皇上的龙体比起来,自然是小事,所以大家都觉得没有必要打扰皇上。

  最后皇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后没有三司复奏,皇帝勾决,任何人不得随意定人生死,违者斩立决。

  所以杜甫一直都记得,胡铅退胡大人是存在过的,是为大唐做了一件事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