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粮第1/2段
众人目送国丈走了,皇帝问起抢粮的事。尚书左仆射龚政接着说:“前因叛军占据两京,长安的太仓、长平仓、军仓、义仓,洛阳的含嘉仓、洛口仓、回洛仓、河阳仓等都有被劫掠,数量不详,现河南河东河西都已光复,漕运已通,江淮江南的粮食都可以漕运直达洛阳,再转运京师,却不料城中竟起了谣言,说睢阳又被叛军占据,粮食不能北运,故城中起了抢粮风潮,臣正在命有司查访制止,若有奸商乘机哄抬粮价,即刻查处”。
“太仓、长平仓现有余粮多少”?皇帝问。
“据户部查,洛阳转运京师的粮食应可支京师半年之用”,宫正回奏。
“着户部祥查太仓、长平仓现有存粮,明白回奏,公告京师,以解民忧”。皇帝说完这些,看杜甫也在,就问了一下兴教寺的修建情况,杜甫回奏再有月余即可完工。李辅国回奏左拾遗杜甫监工修建兴教寺有功,不如留在京师,随尚书省查治抢粮风潮。杜甫心想,这是李辅国在施恩拉拢了,不过粮食乃是国家安定的保证,早日制止了抢粮风潮,早日安定京师,也能多救一些长安穷苦百姓。皇帝准奏,杜甫欣然领命。
杜甫跟随左仆射到了户部,看见户部大堂坐了三个人,其乐融融,倒像是一家人。正中坐的那人肥肥胖胖,白白净净,像是和蔼可亲的父亲,旁边一人身材颀长,双目如电,鼻子挺拔,嘴唇极薄,双颊陷下,如一位深沉稳重的大哥。另一位自然就是永远笑意盈盈的户部右侍郎元载了。龚政给杜甫介绍了一下,正中和蔼可亲的是户部尚书刘晏,身材颀长的人户部左侍郎第五琦。左侍郎第五琦不是姓第,而是复姓第五,相传是田氏代齐的田成子后人。因为他的姓比较奇怪,所以龚政特意说了一下他的姓,以免称呼错了。龚政又说了皇上的旨意,让户部和左拾遗杜甫尽快拿出平息抢粮风潮的对策以及查明京师太仓、长平仓的储粮数额回奏,就去政事堂坐堂了。
杜甫和户部的三位大人坐定商议,户部尚书刘晏见他是皇帝派来的,就先开口问杜甫:“陛下派杜拾遗来襄助我们,想必定有高策,愿闻其详”?
杜甫虽然文采盖世,但这食货之事,却是一窍不通,要不也不会浪迹长安十年,反而穷困潦倒。杜甫连连谦辞,只说是前来襄助出力,不敢妄言。元载知道杜甫,也不再为难他,就说了一下户部商议的对策:
首先,已查明长安现有杨、朱、鹿、林四大米商,户部派了郎官协同京兆府已经去了各家,查明存粮数量,并限令不得关门,不得涨价。京兆府也已经在各处贴了告示:囤积居奇,私自涨价,一律抄家。
其次,请广平王派军队协助,加紧从洛阳转运粮食到京师,并大张旗鼓的从京师东门进城。
再次,派员明日就赴京师太仓、长平仓、军仓、义仓查粮食存储数额以及存放情况。
第四,第五琦之前从江南运来供给前线的粮食,存在扶风郡的还有盈余,命人加急运来长安,从京师南门大张旗鼓进入。
第五,尚书省向全国发出告示,下月起京师粮价上涨两倍,全国商家都可运粮进京,各地要给予协助,不得以任何理由拦阻。运到京师,出售如甫,也不再为难他,就说了一下户部商议的对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