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粮第2/2段
第六,请皇上下诏,奖赏之前为国捐款的官员百姓每户御酒六坛。
第七,允许官员在家大摆宴席,去酒楼宴请宾朋,并临时加发一月俸禄。
杜甫听完元载所说,连连称赞三人真是济世扶危的良臣,尤其这请皇帝赐酒,既抚慰了捐款献银百姓的忠心,又显示了朝廷存粮颇多,有多余粮食酿酒,百姓就不用担心粮荒了。而这以市价两三倍让全国粮商运粮来京师,更是妙计,商家本性,无利不起早,如今有利可图,必然蜂拥而至,比让军队从洛阳、扶风运粮更快捷,更省事。两条妙计,让杜甫心生感佩,只是不懂为何扶风有军粮剩余,少不得元载又给他解释一遍。
按照唐制,本来天下赋税,粮食,除留本地以外,都要运往洛阳,开元年间,天下各仓共存量1200多万石,含嘉仓就存了568万石,将近一半。京师粮食,都是由洛阳转运而来。叛军占据两京以后,河北、关内朝廷都已收不到赋税钱粮,陇右朔方本就苦寒之地,收来的粮食供应前线尚有不足,更何谈上交朝廷。只剩下两淮江南的赋税钱粮支撑朝廷,可是洛阳被占据,睢阳等大运河中段又变成战场,钱粮无法运进来。好在第五琦足智多谋,请得陛下同意,将两淮江南的钱粮沿长江而上,运到夏口,然后又溯汉江而上,运到汉中的扶风、洋州,然后转运京师,才有了后来大军收复两京的军粮。后来洛阳收复,随后河南各地响应朝廷,杀了各地的叛军首领归附,运河也就通了,户部已经请广平王派军队守卫运河沿岸,江南钱粮现在运往洛阳畅通无阻,所以这抢粮风潮莫名其妙的很。
杜甫听完叹道:“原来只以为张巡,许远苦守睢阳,守得运河畅通,保证了江南钱粮运往京师,支持朝廷平叛。却没想到,洛阳被叛军占据,运河沿线变成战场,钱粮怎么可能运进来。没想到是左侍郎开辟了新的粮道,第五大人真是社稷之臣,受我一拜”。
第五琦扶起杜甫道:“杜拾遗谬奖了,若不是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十月,以7000人对18万叛军,江淮怎么保得住,怕是不等我的粮食运到扶风,两淮江南都被荼毒了吧,我就是献了这条计,又有何用”?
杜甫心里不免惭愧,这读书言事,真是道听途说不得,张巡许远睢阳之功固然不可抹杀,但第五琦开辟新的路线运粮,也是大功一件啊。后世若不是有心人读史,岂不是把第五琦的这天大的运粮之功给抹杀了,以后万万不可再不加思考,轻信人言了。便开口赞道:“第五大人真有君子之风,功成而不居,在下敬佩。既然诸位已经有了良策,奏明陛下,必可制止京师的抢粮风潮,食货之事,下官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这就告辞回中书省了”。
元载笑笑说:“食货之事或许杜兄不甚明了,但这查案之事杜兄却甚是精通,前些天的宫中诗案在下还是得你相助,才能拿到人。刘尚书接到密报,京师长平仓有人贪污粮食,勾结奸商,以次充好,尚书大人正要命我以查存粮为名,查一下那些贪官污吏,不知杜兄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杜甫虽然知道元载长袖善舞,但对他的能力还是佩服的,也就不再推辞,答应了下来。本来提起张巡许远,杜甫他们不应该直言其名的,为了叙述阅读方便,没有写尊称。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