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六十五-六十六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尽管不如郝超跟同学们熟悉的速度快,但我在曹柯的引见和推动下与班里的同学也逐渐熟悉起来,也认识了不少学校的各界精英。



相同的背景和际遇也让我和李强熟悉起来,李强的父亲是部队的,驻扎在附近城市的炮兵二十八师师长,老家也是跟我同一个乡镇,离我们村二里路。



李强肉乎乎的,城市里养尊处优的生活让他过早地胖起来。



营养充足也使李强的性征比较明显,两撇小胡子在上嘴唇上,加上胖乎乎的身材,曹柯笑称,“再加上一顶瓜皮帽,就是个小地主了。”



李强没住在学校宿舍,可能感觉条件太差了,是住在学校南边镇街上的农机修理厂,单独自己一间宿舍。



可能是他父亲起了作用,虽说有些特殊待遇,但条件也是很简朴,只是一张木床,一个三抽桌,两把椅子。有个破衣柜。



但就算这样,也是让我和郝超眼红,毕竟不漏风,没有臭脚味,比较卫生。



李强手头宽裕一点,他妈妈每个礼拜都会派人给他送点苹果啊,罐头啊什么的。



在那个年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李强也比较大方,基本都跟我们哥几个共享了。



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大,贺方安父亲是县法院的,也是体委贺方超的叔兄弟,张建地父亲是县交通局的局长。总之,都是非农业户口,



那个年代,在农村,非农业户口像神一样的存在,优越感爆棚。



大家也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自己的父亲发配到这个乡镇高中,但父辈们的用心只有一个。



都期望各自的孩子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中,能够锻炼自己,在读书劲头比较高的氛围下,影响各自的孩子进步,能够考上大学。



但我们所有人都令自己的父亲事与愿违,失望了。



如父辈们愿,我们确实适应了艰苦的环境,但没有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而是快乐地玩到一起了。



在农业户口的同学们拼命改变命运的时候,我们却丝毫不为未来担心。



考上大学对于农村的同学是换一种活法,脱离这种恶劣的环境,甚至有同学说考上大学离开后,永远也不想再回来。



而对非农业户口的我们,考上大学不过是锦上添花,让父母开心。



对自己的生活无甚影响,我们甚至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感觉一切都好,只是想赶快毕业回家。



实践证明,多年后,我身边的同学,走上领导岗位的,成为各界精英的,还是以农村出身的同学为主。



他们通过当年的努力,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现在已经有能力在改变别人的命运。



学校食堂的饭只有单调的馒头,勉强填饱肚子,我们几个连咸菜都没有,根本就没打算真正融入到这种生活,也融入不进去。



因为不管远近,家都不在镇上,父母再严厉都会体恤到,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多少都会有点盘缠。于是,集中力量就可以办点大事。



譬如那个年代就开始AA制到镇上仅有的几个饭店撮一顿。



镇上最大的饭店是在公路和镇街路口的供销社饭店,因为是国营的,所以也数这个饭店服务态度差,饭菜口味差,我们饿唠唠的,成那样了,但看见供销社的饭菜还想吐。



我们第一顿就是从供销社饭店开始的。



饭店服务员是几个五大三粗的老娘们,因为在国营饭店工作,可能在心理上也有许多的优越感。



看到顾客进门,不是开心,而是生气。因为有没有人来吃都有工资,不会多也不会少。



所以有人进饭店吃饭就影响到她们嗑瓜子聊天,还要跟着忙活,这就是去给她们添乱。



大厅里挂着一个小黑板,上面永远写着,今天饭菜:面条、水饺、馒头、各种炒菜。



面条永远是一种,西红柿鸡蛋面,面条是挂面。水饺永远只有一种,白菜馅水饺,几乎找不到肉。



面条两毛钱一碗,水饺一块五一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