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忠臣泣血的年代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人渣茅并不知道左梦庚的腹诽,显得兴致勃勃。</p>

<p>“左千座此番攻取遵化,实乃点睛之笔。届时各路大军云集,东虏退路被断,只怕……”</p>

<p>这家伙还挺敢想的。</p>

<p>左梦庚决定让他清醒清醒。</p>

<p>“茅先生,我们没有援军,有的也只是一营兵马。当然,我们也堵不住东虏的退路,最多只是给东虏添点麻烦罢了。”</p>

<p>茅元仪振奋尽去,不禁长叹。</p>

<p>“哎,倘若袁督师能够将东虏堵在蓟州,局势也不至于这般被动。”</p>

<p>左梦庚呵呵冷笑。</p>

<p>“袁督师手中兵马不足,怎么可能挡住东虏大军?归根结底,还不是蓟镇哗变所致。”</p>

<p>袁崇焕没有在蓟州挡住后金,还真的不怨他。</p>

<p>因为他手中的兵马不够。</p>

<p>虽然袁崇焕从山海关回援的时候,总共有三万两千兵马。但因为蓟镇各地兵马崩溃,他不得不分兵把守。</p>

<p>杨春领了三千兵马守永平,满库两千人守迁安,刘宗武两千人守丰润,蔡裕和龚彰三千人守玉田,朱梅和刘镇华三千人守建昌。</p>

<p>这一下子就没了一万二的兵马。</p>

<p>袁崇焕手中仅有两万兵马,加上早已驻扎在蓟州的保定总兵曹鸣雷一千五百人,这就是他能够动用的所有的力量。</p>

<p>至于蓟镇本地的兵马,共有三协。其中西协崩溃,中协自顾不暇,而东协……无兵。</p>

<p>崇祯给袁崇焕罗列的罪名当中里,所谓的遣散援师,致后金长驱直入的说法,更是甩锅。</p>

<p>当时在蓟州附近的,总共有尤世威的昌平军,侯世禄的宣福军和曹鸣雷的保定军。</p>

<p>所谓的遣散诸军,指的就是尤世威和侯世禄的调动问题。</p>

<p>周文郁的回忆录里提到是袁崇焕指示尤世威回昌平、侯世禄守三河。</p>

<p>但更多的史料显示,调动尤世威和侯世禄的命令,是兵部下达的。</p>

<p>在袁崇焕到底蓟州之前,尤世威就已经被兵部调走了。</p>

<p>执行人就是直隶巡按方大任。</p>

<p>袁崇焕手中就这么点力量,面对后金数万大军,当即陷入了两难境地。</p>

<p>守城,则挡不住后金绕城而过;守路,则蓟州城池不保。甚至他的部队都有可能在野外被后金击败,那就大事去矣。</p>

<p>茅元仪尽管不想承认,但也清楚,左梦庚说的是对的。</p>

<p>“只希望袁督师能够在京师城下挫败东虏,重振声威,如此……方有可为啊。”</p>

<p>左梦庚仔细瞧着茅元仪,发觉他说的是竟是真心实意的,都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残酷的实情了。</p>

<p></p>

<p>茅元仪却始终注视着他,没错过一点细节。</p>

<p>“左千座不妨畅言,鄙人什么风浪没有见过?”</p>

<p>这可是你说的。</p>

<p>左梦庚看着地狱一般黑的四周,叹道:“自从东虏越过了蓟州,那位袁督师,就死定了。”</p>

<p>茅元仪大吃一惊,好悬从马上掉下师能够在京师城下挫败东虏,重振声威,如此……方有可为啊。”</p>

<p>左梦庚仔细瞧着茅元仪,发觉他说的是竟是真心实意的,都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残酷的实情了。</p>

<p></p>

<p>茅元仪却始终注视着他,没错过一点细节。</p>

<p>“左千座不妨畅言,鄙人什么风浪没有见过?”</p>

<p>这可是你说的。</p>

<p>左梦庚看着地狱一般黑的四周,叹道:“自从东虏越过了蓟州,那位袁督师,就死定了。”</p>

<p>茅元仪大吃一惊,好悬从马上掉下去。</p>

<p>“左千座为何这般断定?袁督师于蓟州之布置,鄙人也有幸听闻,实没有任何差池。东虏潜越,也非是袁督师之过啊。”</p>

<p>对此,左梦庚也对袁崇焕的遭遇充满同情。</p>

<p>可正如毛文龙死于劫掠登莱,造成袁崇焕死因的,恰恰就是东虏越过蓟州。</p>

<p>“从军事角度来讲,袁督师的布置非常妥当。换成任何名将来,也只能这么做。但东虏一旦越过蓟州,那便不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了。”</p>

<p>茅元仪脸色几度变幻,良久,终于消化了左梦庚的言论。</p>

<p>蓟州,是京师东面的最后一道大门。</p>

<p>倘若后金没有越过蓟州,那么在皇帝、朝廷甚至天下百姓看来,性质和以往的蒙古劫掠一样。</p>

<p>反正都习惯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p>

<p>但是当后金越过蓟州、叩阙京师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事关王朝兴亡、动摇国本的巨变。</p>

<p>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当年瓦剌闯入京师城下、差点逼得大明迁都的故事。</p>

<p>出现了这种局面,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人担责。</p>

<p>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袁崇焕,也就死定了。</p>

<p>可以说,军事上,袁崇焕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过错。但是他忽略了,这其实是一个政治问题。</p>

<p>然而听到左梦庚的分析,茅元仪的悲愤喷薄而出,颇为癫狂。</p>

<p>“这怎么能怪袁督师?蓟镇之祸,早在孙阁老主政辽东时便已提出。这么多年,朝廷可曾重视?就在数月以前,袁督师还曾提及蓟镇隐患。明明朝廷视而不见,如今却要将罪过推给奋战之功臣,天理何在?”</p>

<p>左梦庚颇为吃惊。</p>

<p>“茅先生所言当真?”</p>

<p>他对己巳之变的了解,也只是大面上的。最多有一些军事上的细节,但其余的资料一无所知。</p>

<p>茅元仪说袁崇焕甚至是孙承宗早就知道蓟镇存在隐患,真的超出了他的认知。</p>

<p>茅元仪怒气难消,声音颇大。</p>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