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红雪二十里,胡尘一夜荡第2/2段
王嵩笑了笑道:“吾亦知杀俘不祥之理,但今时不同往时。若是大汉鼎盛之时,自然对胡人应该以教化为主,令其归心乃至汉化。但如今我大汉已是内忧外患之势,若不立威,恐怕胡患会愈来愈重,边境百姓再无安宁之日。”
王盖道:“话虽如此,可朝中天子及十常侍之流并不会认同嵩弟之言。”
王嵩知道王盖话中之意是指十常侍蒙蔽天子,使天子不了解当前国情,总觉得自己英明神武,堪比他祖宗高皇刘邦和和汉武帝刘彻。如果王嵩执意杀俘,恐怕会为天子所厌,误了今后的仕途。
而王嵩做为穿越者,是知道汉灵帝刘宏和十常侍的结局的,也知道汉朝末年胡人祸患之重,自然不肯轻易让步。慨然道: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于利,虽千万人吾往矣。盖兄好意,小弟心领了,还请盖兄不再相劝。”
王盖见王嵩不为所动,态度非常坚决,只好做罢。
王嵩并不是民族主义者,之所以杀俘,只是因为自檀石槐一统鲜卑之后的鲜卑势力过大,而汉朝又开始衰落,胡汉之间的势力已经开始失衡。所以当前阶段,必须尽力削弱鲜卑,并使鲜卑畏惧,才能减少战祸的发生。
如果有机会,王嵩倒是不介意竭尽所能对胡人进行汉化。但这只能是自己位高权重时才能做到的事,而此刻,杀戮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尽管王盖极力劝阻,尽管王嵩也认识到十常侍会拿这件事来诋毁自己,但王嵩仍然坚定地下令将2万多鲜卑俘虏全部斩杀。
屠杀被有序地执行着,高柳城外,再次血流成溪,纵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不能将血溪马上冻结。
一座方圆30米,峰高10几米,用4万多胡人尸体垒成的尸山,矗立在郡城外10里处,成群的乌鸦在尸山上空盘旋,凄惨的叫声让人心怵。
此后很多年,这里方圆数里一片荒芜,无人敢从周围经过。胡人对王嵩更是闻风丧胆,认为王嵩是得天神之助的人,皆称王嵩为雷神将军,数年间都不敢再犯代郡。
随后,王嵩让人将挑选出来的汉人奴隶和有汉人血统的胡人,全部护送到太原,安排到王德事先购买的马场和农庄。大部人分用于为王嵩放牧马牛羊,也有少部分被甄选后加入义军,补充义军人员损失。
而那些被劫掠而来的汉人,则任其自由选择是离去还是跟随王嵩。
因很多人已经家破人亡,无处可去,最后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跟随王嵩,因为在这离乱之世,能跟随王嵩这样的强者,也是普通百姓共同的心愿。
整整忙活了五天,才将战后的事情处理完毕。这五天中,玩得最嗨的要数张飞了。
战争刚结束的那天早上,王嵩在缴获的战马中发现了一匹全身黑如炭火,而四蹄上方的毛发雪白的战马,据俘虏交代,这是鲜卑单于和连的坐骑,名叫乌云踏雪,乃是草原上有名的神驹。
王嵩想到前世张飞喜欢黑马,就将张飞叫来道:“三哥,我看你这人长得贼黑,若是骑上这匹黑马,刚好同类项合并……呃,人马合一,这匹黑马就给你了。”
张飞喜不自甚,立即跨上乌云踏雪马,跑得无影无踪。直到第三天,张飞才骑着黑马,并带着一群战场跑散的战马回到营地。
典伟,关羽和晏明等人,也从这几万匹战马中挑选出了各自喜爱的战马。
捷报是由王盖书写上报朝庭的,王嵩将鲜卑单于和连的人头、印信及乌兹宝刀等等也一并交给王盖用于报功,而鲜卑单于的权杖则自己收起来不予上报(这可是价值连城的玩意儿)。又挑了些破损武器,以及受伤的或年老的战马8000多匹给王盖,用于向朝廷报捷。
冰冷的阳光,照在这一片战场上,方圆20里的雪,几乎尽皆染成了红色,在冬日冰冷的阳光下闪着妖异的红光。
王嵩豪气大发,用毛笔粘着鲜血在白布上写下一首诗:
“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红雪二十里,胡尘一夜荡。”
杜甫的边塞诗,王嵩在后面多加了两句,虽是狗尾续貂,但王嵩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很是切和这时的战场(反正也没人告侵权)。
写完之后,王嵩告辞王盖及高柳城军民,下令全军班师,带上缴获返回太原。
请读者大大帮忙:书架收藏,有月票或推荐要的,不要浪费了,把它投给我。多谢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