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施政创基业,兴邦重教育第1/2段
开完会后,王嵩又马不停蹄地视察了楼烦的钢铁制造情况。如今的楼烦县,己经竖起了20座高炉,并由此发展起了各种兵器局和农具局。有将近10万人在从事钢铁有关的工作。
只是这产量,王嵩还是觉得太低,20座高炉,每天总产量40吨,每座高炉一天平均才产2吨钢铁。但鉴于现在科技水平,也只好慢慢来。
影响钢铁产能的最大问题是采矿方面,虽是露天矿,但没有火药的采矿,效率还是很低的。
看来在现阶段,只能用增加人手的方式来弥补采矿效率的不足了,今后一定要从战场上多抓一些胡人过来采矿。
大量钢铁的出产,也使得王嵩的军队,成为了这个时代装备最为精良的军队。
重步兵甲,重骑兵甲及马甲。比同时代的同类兵种的防御能力更好,重量也更轻。
现在储备的重步兵甲,重骑兵甲及马甲。足够装备两万人的军队。所有轻步兵和轻骑马,也全部披上了半身钢甲。汉军的制式装备大黄弩,也生产储存了上万具。
农器生产作坊中,根据王嵩提供的图纸,制造出了曲辕犁,已经储存了2000多具曲辕犁。
王嵩要求加快制造曲辕犁,目标是在三个月内,再赶制出不少于2万具曲辕犁,以备收服三郡之后,发给移民的百姓使用。
有了曲辕犁,耕地的速度提高了将近10倍,土地深耕,也会使粮食亩产增加不少,再配合其它铁制农具,精耕细作,同样多的土地,就可以养活多一倍甚至几倍的人口。
至于耕牛,雁门并不缺,靠近胡人,可以用粮食换。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王嵩也会收获大量耕牛。毕竟那三郡之地,都成了胡人牧场,牛羊马都多得很。
新年将近,王嵩召开了年终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结果之后,重点讨论了后续发展的重大规划。
王嵩坐在主位上,看了一眼手下的一众文武官员,开口道:
“战争和饥荒,使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在战乱和饥荒中,受害最严重的是还没有生存能力的儿童。
而大量儿童的死亡,才是人口数量断崖式下降的根本原因。年老的人死亡之后,如果没有儿童成长起来成为人类繁衍的接力,人类又怎么繁衍得下去?
因此,要拯救一个民族,防止人口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首先要拯救的就是这个民族的少年儿童。拯救乱世中的儿童,可谓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将儿童的拯救工作,做为今天的第一个议题,你们有什么看法?”
荀彧站起来说道:
“主公高瞻远瞩,令人佩服,主公的观点,我深表赞同。在此之前,我们只是在郡治阴馆城设置了孤儿收容院,我建议,在雁门郡内,每个县都要设置孤儿收容所,由官府花钱请人专门照顾失去亲人的孤儿。”
田丰站起来说道:“文若的建议非常好,我再补充一下。我们不但要为孤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及成长的环境,还应该为这些孤儿提供学习教育的条件,应该建立专门孤儿学堂,请老师教他们识字,学文和习武。使他们长大之后,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两个牛人一唱一和,就将后世的孤儿院大概模式给鼓捣了出来。不过,王嵩觉得还不够完善,接着问道:“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特务头子沮授站起来道:“我们不能只把目光定在雁门郡内,我们应该在雁门郡外,通过商业网络和外情局人员,尽可能多地收容流民中的孤儿,运送到雁门郡,分配到各县的孤儿收容所里。”
“不错不错,非常好。“王嵩鼓掌道,
“我们把孤儿收容所取名叫孤儿院吧,每座孤儿院,都需要有配套的学校,学校不仅要教孤儿识字,学文和习武,还要比较全面地教育儿童生存技能和文化知识,包括:工匠知识,儒学知识,军事知识等等。我们要有在五年之内,至少收容十万孤儿的计划。”王嵩也再次补充道。
程昱站起来道:“孤儿的收容,照顾,和教育情况,可列为地方官员的业绩考核项目之一。”
王盖也站起来说道:“还有一点要补充一下,我们也要同时注意培养孤儿对主公的忠诚,让孤儿知道,是谁养育了他们,是谁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条件。
比方说:吃饭前要念几句感恩主公的话,上课前唱感恩主公的歌曲,将主公的画像挂在孤儿院,供孤儿们每天参拜……”
人才啊,没想到王盖还有这么先进的思想!这与后世的某些洗脑主义的作法何其相似!
看来定在雁门郡内,我们应该在雁门郡外,通过商业网络和外情局人员,尽可能多地收容流民中的孤儿,运送到雁门郡,分配到各县的孤儿收容所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