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110章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章



哪怕赵桂枝一贯被她哥称之为五行缺德的,&bsp&bsp哪怕她之前对虎头可黑心了,哪怕……



但眼瞅着虎头那孩子真的被逼疯了,她还是很担心啊!



本来,&bsp&bsp刚从外头回来,怎么着也该休息一下,再进行一番简单的洗漱换身衣裳去慈心堂请安的,结果看了这封信,赵桂枝愣是什么都没做,第一时间跑到书房里回信了。



还不是仅仅给虎头回信,&bsp&bsp而是打算做多手准备。



首先,&bsp&bsp虎头那边要以安抚为主,&bsp&bsp先夸奖一下孩子太懂事了,然后委婉的告诉他,你还小时间还有很多,倒是不必急于一时。总之,&bsp&bsp就是连夸带安慰的,&bsp&bsp务必不能刺激孩子。



其次,就是三郎那头了,毕竟赵桂枝又不能直接给江母等人写信。写了也没用啊,&bsp&bsp假如先前幼娘还在家,那兴许是幼娘读信的,&bsp&bsp可眼下不光幼娘不在,&bsp&bsp三郎人也在镇上,那还能不是虎头帮着念?因此,赵桂枝打算直接写信给三郎,让他好生帮着劝。



再然后就是刘童生和尤桂花了,也就是赵桂枝上辈子的小舅和小舅妈。



之所以选择他们而不选择周生生俩口子,&bsp&bsp那完全是因为专业不对口。要知道,她上辈子的大舅和大舅妈,这俩是一个赛一个不靠谱,却偏偏生了个超级自律的学霸来。让他俩去操心一个学渣孩子的突然疯球之旅……



光听着就相当得离谱。



她小舅和小舅妈就不同了,毕竟上辈子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个二傻子儿子。



虎头啊,摸着良心说,就跟二狗亲儿子似的,蠢得如出一辙。



赵桂枝在信上千叮咛万嘱咐,尤其是让她小舅刘童生千万要亲自去一趟大坳子村,帮她亲眼瞅一瞅虎头到底咋了。就不说别的,权当是帮她这个缺德外甥女积点德吧。虎头真要是疯球了,她还真就脱不了关系。



一口气写了三封信,可算累死她了。



她还不敢拖延,立马麻溜儿的装好信封,还特地仔细的看了有没有装错,确定万无一失后,赶紧让人拿给管家,让他务必立马送到教辅书发货中心去。



要说赵闰土还是干了一件人事儿的,旁的不说,就因为他的教辅书铺在府城各处遍地开花,大大方便了大家寄送家书。



还不光是赵桂枝,其他人也是可以的,当然费用还是需要的,并且只保证送到当地的书铺里。又因为很多镇上并没有开设教辅书铺,多数情况下都是送到各个县城里头的,若是家住得偏远一些的,还得特地跑一趟县城才能拿到家书。



可就算这样,比起以前还是方便快捷了不少。



没奈何,这年头不单交通状况异常糟糕,通讯更是一塌糊涂。正常情况下,想要寄信就两个途径,要么通过朝廷的驿站,要么就是亲自或者托人跑一趟。



但朝廷的驿站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想要使用驿站,首先你得先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然后才能拥有使用的资格。



自个儿跑一趟就更离谱了,谁有那个空啊?哪怕托人好了,不得花钱?花钱也得正好碰着顺路的才行,特地专人专线的跑?除非你像赵闰土那般有钱。



话说就连赵闰土自己都没想到,他开辟了第一个连锁书铺后,居然还带动了通讯,愣是赚了一笔顺路钱。



别小看了这笔收入,教辅书铺几乎每一旬都要进货的,还不单单是说书籍类的,像文房四宝这些文具周边消耗得更为厉害。尤其石二苟还做了一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儿,他最初是为了自己方便,折腾出了简易版本的炭笔,那是既容易折断又不顺滑,外加每次写完都是一手的黑乎乎。



但没关系,有这个创意就是好事儿,赵闰土让人把炭条磨成了粉,又重新压模重置,再请了专业的老木匠帮着做了外套……



历史上第一支炭笔就这样做成了。



虽然还是没有铅笔那么棒,也没有配套的橡皮,就连纸张都是粗制滥造的,但还是让铅笔在古代流行了起来。



原因无他,便宜啊!






话说就连赵闰土自己都没想到,他开辟了第一个连锁书铺后,居然还带动了通讯,愣是赚了一笔顺路钱。



别小看了这笔收入,教辅书铺几乎每一旬都要进货的,还不单单是说书籍类的,像文房四宝这些文具周边消耗得更为厉害。尤其石二苟还做了一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儿,他最初是为了自己方便,折腾出了简易版本的炭笔,那是既容易折断又不顺滑,外加每次写完都是一手的黑乎乎。



但没关系,有这个创意就是好事儿,赵闰土让人把炭条磨成了粉,又重新压模重置,再请了专业的老木匠帮着做了外套……



历史上第一支炭笔就这样做成了。



虽然还是没有铅笔那么棒,也没有配套的橡皮,就连纸张都是粗制滥造的,但还是让铅笔在古代流行了起来。



原因无他,便宜啊!



笔墨纸砚就算是最劣等的,那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不少穷苦书生,像江二郎最早启蒙的时候,就是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的,直到慢慢读出来了,才改用文房四宝的。



而且,炭笔除了能用来写字之外,还能用来画图、做记号。反正帮赵闰土干活的那个老木匠,就深深的迷恋上了这种炭笔,走哪儿都揣上一支,需要在木头上做记号时,就掏出来划拉一下,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还有配合着教辅书一起出售的、教师专用的劣质红笔,由尤神婆做设计绘画制作出来的幼儿识字画报以及识字卡片等等……



各类东西都太多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有新的创意。



赵家名下的连锁教辅书铺,那叫一个生意兴隆。



再加上顺带送的书信,以及赵闰土还准备继续发展下去,毕竟镇上的读书人是少,但房租也便宜啊。书铺压根就不需要多大的地盘,甚至连地段都不用那么讲究。就找个生源不错的私塾学堂,在隔壁盘个民居都成,稍稍收拾收拾,再多弄几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不就齐活了?



这样一来,就能帮更多的送书信了,搞不好将来就能发展成古代版的顺丰快递呢!



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眼下因为只是顺带的业务,除非是像赵桂枝这种关系户,普通人是只能寄信收信,却不能寄包裹的。但若是再继续发展下去,谁知道会变成啥样儿呢?



哪怕做不到现代的那个速度,但有朝廷驿站这个同行衬托的,他们完全可以走慢递收高昂的费用,怎么就不成呢?横竖这年头的人工费那么便宜。



……



托顺风书信的福,等到了下一旬,赵桂枝写的书信就到了孝义镇。



第一个拿到信的人是江三郎。



那是肯定的,他就是负责顺风驿站的,又是书铺的掌柜,又兼职收信寄信,周生生还特别允许他帮人代笔写信。当然,因为代笔的钱全数归他,所以这需要的笔墨信纸信封,就需要他个人掏钱了。



别看三郎平常蠢得很,在这种事情上倒是不糊涂。



让他代笔写信费用是很低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